“浮云萬里收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云萬里收盡”全詩
浮云萬里收盡,人在水晶奩。
矯首銀河澄澈,搔首金風浩蕩,毛發亦冷然。
宇宙能空闊,磨蟻正回旋。
倩漁翁,撐舴艋,柳陰邊。
垂綸下餌,須臾釣得兩三鮮。
喚客烹魚釃酒,伴我高吟長嘯,爛醉即佳眠。
何用驂鸞去,已是地行仙。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水調歌頭(_·川溪亭)》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川溪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皎月常常出現,今夜格外明亮。
浮云收斂,遍布萬里天空,而人卻在水晶般的床榻上。
仰首望見銀河清澈,翹首迎接金色狂風,全身毛發都感到寒冷。
宇宙無邊無際,螞蟻卻依然繁忙地回旋。
漁翁倚在船上,撐著小船,在柳樹的陰涼下。
垂釣者放下魚餌,片刻即可釣到兩三條新鮮的魚。
招呼客人烹魚,品酒作樂,陪我高吟長嘯,醉倒即是美妙的安眠。
何必乘坐神馬去,已經是地上的仙人。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象和漁翁垂釣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和宇宙的贊美,以及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借景抒懷的手法,將宇宙的遼闊和繁忙的螞蟻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壯麗。詩人通過描繪夜晚的美景和漁翁垂釣的安逸場景,表達了對寧靜、自由和快樂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修身養性的境界,表達了對真正的仙人境界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宇宙的廣闊和自然的美好的感悟。同時,通過描寫漁翁垂釣的場景,表達了對寧靜、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和生活場景為背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懷的手法,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宇宙壯麗和人生美好的思考和追求。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自由和歡樂的感覺,同時也點明了人生的價值追求和修身養性的境界。
“浮云萬里收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chuān xī tíng
水調歌頭(_·川溪亭)
jiǎo yuè yì cháng yǒu, jīn yè dú juān juān.
皎月亦常有,今夜獨娟娟。
fú yún wàn lǐ shōu jǐn, rén zài shuǐ jīng lián.
浮云萬里收盡,人在水晶奩。
jiǎo shǒu yín hé chéng chè, sāo shǒu jīn fēng hào dàng, máo fà yì lěng rán.
矯首銀河澄澈,搔首金風浩蕩,毛發亦冷然。
yǔ zhòu néng kōng kuò, mó yǐ zhèng huí xuán.
宇宙能空闊,磨蟻正回旋。
qiàn yú wēng, chēng zé měng, liǔ yīn biān.
倩漁翁,撐舴艋,柳陰邊。
chuí lún xià ěr, xū yú diào dé liǎng sān xiān.
垂綸下餌,須臾釣得兩三鮮。
huàn kè pēng yú shāi jiǔ, bàn wǒ gāo yín cháng xiào, làn zuì jí jiā mián.
喚客烹魚釃酒,伴我高吟長嘯,爛醉即佳眠。
hé yòng cān luán qù, yǐ shì dì xíng xiān.
何用驂鸞去,已是地行仙。
“浮云萬里收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