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殘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霞殘照”全詩
惆悵方回斷腸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葦汀蘆岸,落霞殘照,時有鷗來去。
一杯渺渺懷今古。
萬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綠蓑便野處。
有山堪采,有溪堪釣,歸計聊如許。
分類: 青玉案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青玉案(和劉長翁右司韻)》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青玉案(和劉長翁右司韻)》是宋代文人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生南北如歧路。
惆悵方回斷腸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葦汀蘆岸,落霞殘照,時有鷗來去。
一杯渺渺懷今古。
萬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綠蓑便野處。
有山堪采,有溪堪釣,歸計聊如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人生的兩個方向,即南方和北方,就像是一條分叉的路。詩人感到無比惆悵,他的心思回蕩著傷感的句子。在這個秋日傍晚的時刻,四野都被碧藍的云彩覆蓋。葦汀和蘆岸上,落霞的余暉在殘照中顯現,不時有鷗鳥穿梭其中。詩人舉起一杯酒,渺茫地懷念著過去和現在。萬事萬物都在悠悠地承受著寒暑的交替。青色的箬竹和綠色的蓑衣都隨意地丟在野外。有山可以采摘,有溪可以垂釣,歸去的心思只是如此而已。
賞析:
吳潛的《青玉案(和劉長翁右司韻)》以簡潔的詞句描繪出人生的兩個方向,南方和北方,象征著人們在人生道路中所面臨的選擇。詩人通過描述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葦汀、蘆岸、鷗鳥的畫面,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凄美的氛圍。他的內心感慨萬千,喝酒時回憶過去和現在,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最后,詩人提到青箬竹和綠蓑衣,象征著人們對塵世紛擾的放下,回歸自然的意愿。有山可以采摘,有溪可以垂釣,表達了回歸自然、追求簡單生活的心愿。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選擇、時光流轉和追求簡單自然生活的思考。整首詩詞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
“落霞殘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yù àn hé liú zhǎng wēng yòu sī yùn
青玉案(和劉長翁右司韻)
rén shēng nán běi rú qí lù.
人生南北如歧路。
chóu chàng fāng huí duàn cháng jù.
惆悵方回斷腸句。
sì yě bì yún qiū rì mù.
四野碧云秋日暮。
wěi tīng lú àn, luò xiá cán zhào, shí yǒu ōu lái qù.
葦汀蘆岸,落霞殘照,時有鷗來去。
yī bēi miǎo miǎo huái jīn gǔ.
一杯渺渺懷今古。
wàn shì yōu yōu fù hán shǔ.
萬事悠悠付寒暑。
qīng ruò lǜ suō biàn yě chù.
青箬綠蓑便野處。
yǒu shān kān cǎi, yǒu xī kān diào, guī jì liáo rú xǔ.
有山堪采,有溪堪釣,歸計聊如許。
“落霞殘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