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人身計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人身計錯”全詩
數點楊花飛落。
倚遍闌干人寂寞。
閑鋪棋一角。
客里春寒偏覺。
睡起春衫偏薄。
想得故山猿共鶴。
笑人身計錯。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謁金門》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庭垂箔。
數點楊花飛落。
倚遍闌干人寂寞。
閑鋪棋一角。
客里春寒偏覺。
睡起春衫偏薄。
想得故山猿共鶴。
笑人身計錯。
中文譯文:
走進金門。
幾點楊花飛落。
倚在闌干上,人感到孤寂。
隨意鋪設棋盤的一角。
在客人的屋里,春天的寒意更加明顯。
起床時覺得春衣有些單薄。
想起故鄉的猿猴和仙鶴。
笑人算計出了差錯。
詩意和賞析:
《謁金門》描繪了一個孤獨寂寞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在異鄉客居時的思鄉之情和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詩的開頭句"庭垂箔",形象地描繪了金門前庭院里垂掛的帷幔,給人一種空曠和寂靜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數點楊花飛落。倚遍闌干人寂寞。"表達了春天的景象,楊花隨風飛舞,詩人倚在門檻上,感到孤獨和寂寞。這里的楊花可以引申為離散的思緒和離別之情。
下面兩句"閑鋪棋一角。"描述了詩人把棋盤隨意地擺放在一角,顯示了他無聊和閑散的心境。
接著的兩句"客里春寒偏覺。睡起春衫偏薄。"表達了在他所住的客居里,春天的寒意更加明顯,春衣也顯得不夠保暖。這里的春寒可以看作是對客居生活的不適應和對故鄉溫暖的思念。
最后兩句"想得故山猿共鶴。笑人身計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他聯想到了故鄉的山林中猿猴和仙鶴的自由自在,暗示了他對故鄉自由和寧靜生活的羨慕。最后一句"笑人身計錯"則是對自己在外客居的決策的一種自嘲和反思,暗示了他對離鄉背井的后悔和無奈。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庭院景象和個人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寂寞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客居生活的不滿和對離鄉背井的矛盾心理。
“笑人身計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tíng chuí bó.
庭垂箔。
shǔ diǎn yáng huā fēi luò.
數點楊花飛落。
yǐ biàn lán gān rén jì mò.
倚遍闌干人寂寞。
xián pù qí yī jiǎo.
閑鋪棋一角。
kè lǐ chūn hán piān jué.
客里春寒偏覺。
shuì qǐ chūn shān piān báo.
睡起春衫偏薄。
xiǎng dé gù shān yuán gòng hè.
想得故山猿共鶴。
xiào rén shēn jì cuò.
笑人身計錯。
“笑人身計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