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似江南樗櫪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似江南樗櫪社”全詩
吾老矣,難從仙客,采丹丘李。
且趁風光一百五,園林尚有殘紅綴。
更忉忉、百舌對般春,聲能美。
鸞釵絆,游絲細。
鴛袖惹,香塵膩。
想吳姬越女,踏青才爾。
爭似江南樗櫪社,俚歌聲拂行云里。
又枝頭、梅子正酸時,鶯知未。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滿江紅(再和)》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再和)》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再和)
聊把芳尊,殷勤勸、斜陽休墜。
吾老矣,難從仙客,采丹丘李。
且趁風光一百五,園林尚有殘紅綴。
更忉忉、百舌對般春,聲能美。
鸞釵絆,游絲細。
鴛袖惹,香塵膩。
想吳姬越女,踏青才爾。
爭似江南樗櫪社,俚歌聲拂行云里。
又枝頭、梅子正酸時,鶯知未。
詩詞的中文譯文:
隨意端起美酒杯,殷勤勸諫,夕陽已經西斜。
我已年老,難以與仙客相伴,只能采摘丹丘的李花。
趁著這美麗的風景,園林中還留有殘存的紅花。
更加愉快地歡笑吧,百舌鳥兒唱著如春天一般美妙的歌聲。
鸞釵被絆住,游絲纖細。
鴛袖沾上了花粉,香氣沁人。
想起吳姬和越女,她們正去踏青。
怎能與江南的樗樹社相比,那里俚歌的聲音掠過云層。
再看枝頭,梅子正酸澀,只有黃鶯知道春天尚未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天的美景和生活情趣為主題,以自然景觀和女性形象為表達對象。詩人吳潛通過詩詞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的開篇,詩人舉起芳酒杯,殷勤勸飲,意味著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他感嘆自己已經年老,無法與仙客相伴,只能在園林中采摘丹丘的李花,表達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在描繪自然景觀時,詩人通過形容百舌鳥唱歌如春,描繪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勃勃的景象。他用細膩的描寫,表達了春天的聲音是如此美妙動人,仿佛能夠撫慰人心。
詩中出現的鸞釵、游絲、鴛袖等形象,通過細節描寫,增添了詩詞的情感色彩和意境感。這些形象與女性相關,展示了女性的美麗和嫵媚,使整首詩詞更具艷麗的畫面感。
在最后兩句詩中,詩人以梅子的酸澀和黃鶯的知覺來象征春天的到來。他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未來美好的期許。
總體而言,《滿江紅(再和)》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春天的贊美,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女性形象,營造了美好的意境。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以及對未來的期許。整首詩詞優美動人,情感豐富,給人以愉悅和思考的空間。
“爭似江南樗櫪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zài hé
滿江紅(再和)
liáo bǎ fāng zūn, yīn qín quàn xié yáng xiū zhuì.
聊把芳尊,殷勤勸、斜陽休墜。
wú lǎo yǐ, nán cóng xiān kè, cǎi dān qiū lǐ.
吾老矣,難從仙客,采丹丘李。
qiě chèn fēng guāng yī bǎi wǔ, yuán lín shàng yǒu cán hóng zhuì.
且趁風光一百五,園林尚有殘紅綴。
gèng dāo dāo bǎi shé duì bān chūn, shēng néng měi.
更忉忉、百舌對般春,聲能美。
luán chāi bàn, yóu sī xì.
鸞釵絆,游絲細。
yuān xiù rě, xiāng chén nì.
鴛袖惹,香塵膩。
xiǎng wú jī yuè nǚ, tà qīng cái ěr.
想吳姬越女,踏青才爾。
zhēng shì jiāng nán chū lì shè, lǐ gē shēng fú xíng yún lǐ.
爭似江南樗櫪社,俚歌聲拂行云里。
yòu zhī tóu méi zǐ zhèng suān shí, yīng zhī wèi.
又枝頭、梅子正酸時,鶯知未。
“爭似江南樗櫪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