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香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分香足”全詩
最好處,云為莫護,雨為膏沐。
樹杪層層如寶蓋,枝頭點點猶金粟。
算人間、天上更無花,風流獨。
玉壇畔,仙娥簇。
玉梁上,仙翁掬。
嘆吾今老矣,兩難追逐。
休把淹留成感慨,時閑賞玩時閑福。
怕今宵、芳景便凋零,高燒燭。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是一首宋代吳潛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
丹桂重開,向此際、十分香足。
最好處,云為莫護,雨為膏沐。
樹杪層層如寶蓋,枝頭點點猶金粟。
算人間、天上更無花,風流獨。
玉壇畔,仙娥簇。玉梁上,仙翁掬。
嘆吾今老矣,兩難追逐。
休把淹留成感慨,時閑賞玩時閑福。
怕今宵、芳景便凋零,高燒燭。
譯文: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
丹桂再次盛開,在這時刻,香氣十分濃郁。
最美妙的是,云霧不再遮掩,雨水滋潤滿溢。
樹梢層層疊疊像寶蓋,枝頭點點猶如金粟。
算起人間和天上的花朵,都無法與之相比,它獨自風流。
在玉壇旁,仙女們聚集。在玉梁上,仙翁們捧起。
我嘆息自己如今已老,無法再去追逐。
別將停留當作感慨,抓住逍遙自在的時光,享受閑暇的福分。
唯恐今宵,美景即將凋零,高燒蠟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丹桂再度盛開的美麗景象,通過描繪花朵的香氣和樹梢的瑰麗,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美的贊嘆。作者通過比較,將丹桂的美麗與人間和天上的其他花朵相提并論,強調其獨特的風姿。詩中出現了仙女和仙翁,增添了一絲仙境的意境,給人一種超然世俗的感覺。
然而,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感嘆。作者自覺年事已高,無法再去追求和享受美景,只能嘆息自己的老去。他呼吁人們不要將停留視作感慨,而是應該珍惜逍遙自在的時光,享受閑暇的福分。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的擔憂,怕美景即將消逝,如同燒蠟燭一樣短暫。
整首詩以丹桂盛開為中心,通過對花朵的描繪和對自身的思考,表達了對美景的贊嘆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讓人在賞析中感受到了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同時,通過仙境的意象和對仙女、仙翁的描繪,也給人帶來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
“十分香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wù wǔ bā yuè èr shí qī rì jìn sī táng shǎng dì èr mù zhì
滿江紅(戊午八月二十七日進思堂賞第二木稚)
dān guì chóng kāi, xiàng cǐ jì shí fēn xiāng zú.
丹桂重開,向此際、十分香足。
zuì hǎo chù, yún wéi mò hù, yǔ wèi gāo mù.
最好處,云為莫護,雨為膏沐。
shù miǎo céng céng rú bǎo gài, zhī tóu diǎn diǎn yóu jīn sù.
樹杪層層如寶蓋,枝頭點點猶金粟。
suàn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gèng wú huā, fēng liú dú.
算人間、天上更無花,風流獨。
yù tán pàn, xiān é cù.
玉壇畔,仙娥簇。
yù liáng shàng, xiān wēng jū.
玉梁上,仙翁掬。
tàn wú jīn lǎo yǐ, liǎng nán zhuī zhú.
嘆吾今老矣,兩難追逐。
xiū bǎ yān liú chéng gǎn kǎi, shí xián shǎng wán shí xián fú.
休把淹留成感慨,時閑賞玩時閑福。
pà jīn xiāo fāng jǐng biàn diāo líng, gāo shāo zhú.
怕今宵、芳景便凋零,高燒燭。
“十分香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