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豈愿當頭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花豈愿當頭角”全詩
依舊是、鐵心老子,故情堪托。
長恐壽陽脂粉污,肯教摩詰丹青摸。
縱沉香、為榭彩為園,難安著。
高節聳,清名邈。
繁李俗,粗桃惡。
但山礬行輩,可來參錯。
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豈愿當頭角。
盡暗香、疏影了平生,何其樂。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滿江紅(鄭園看梅)》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鄭園看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安晚堂前,梅花盛開得幾乎沒有留下花萼。依舊是那鐵心老子,承載著舊時的情感。長久以來,我擔心壽陽的脂粉會污染了梅花,它們會被摩詰(指摩挲、觸摸)紋丹青的人摸弄。梅花在這座彩色的亭閣和花園中顯得格外不安。高潔的節操聳立著,清名遙遠而高大。繁李和俗桃雖然繁盛,但粗俗和惡劣。只有山礬(指梅花)這一代的人才能來參與這混亂的局面。即使歷經六次出世,也無法為自己增添羽翼,百花也不愿意成為頭角之爭。梅花盡情地散發著暗香,疏疏落落的倩影點綴了我的一生,何其快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滿江紅梅花為主題,描繪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憂慮。梅花象征著高潔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在冬季中獨自開放,給人以希望和勇氣。詩中的"鐵心老子"指的是梅花,強調了它們的堅強和執著。作者擔心現代的物質和污染會玷污梅花這一象征純潔和高尚的文化符號。他批評了俗世間的繁華和低俗,認為只有真正懂得欣賞梅花的人才能領悟其中的意義。最后,作者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和欣賞之情,認為梅花的美麗和淡雅是一種真正的享受。
這首詩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純潔、高尚和清雅的追求。他對現實社會的物質追求和低俗娛樂表示擔憂,同時通過梅花的形象來寄托自己對高尚品質的追求。這首詩的意境清新高遠,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境界的情懷。梅花作為冬季中的獨立花卉,象征著堅強、高潔和不屈的精神,也成為了詩人心靈的寄托和情感的表達。
總之,這首詩以梅花為主題,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憂慮。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梅花作為文化符號和藝術表達的獨特魅力。
“百花豈愿當頭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zhèng yuán kàn méi
滿江紅(鄭園看梅)
ān wǎn táng qián, méi kāi jǐn dōu wú liú è.
安晚堂前,梅開盡、都無留萼。
yī jiù shì tiě xīn lǎo zi, gù qíng kān tuō.
依舊是、鐵心老子,故情堪托。
zhǎng kǒng shòu yáng zhī fěn wū, kěn jiào mó jí dān qīng mō.
長恐壽陽脂粉污,肯教摩詰丹青摸。
zòng chén xiāng wèi xiè cǎi wèi yuán, nán ān zhe.
縱沉香、為榭彩為園,難安著。
gāo jié sǒng, qīng míng miǎo.
高節聳,清名邈。
fán lǐ sú, cū táo è.
繁李俗,粗桃惡。
dàn shān fán háng bèi, kě lái cēn cuò.
但山礬行輩,可來參錯。
liù chū bù fáng tiān yǔ yì, bǎi huā qǐ yuàn dāng tóu jiǎo.
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豈愿當頭角。
jǐn àn xiāng shū yǐng le píng shēng, hé qí lè.
盡暗香、疏影了平生,何其樂。
“百花豈愿當頭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