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何必聽鳴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建章何必聽鳴雞”全詩
亦有相隨過御苑,不知若個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萬戶千門應覺曉,建章何必聽鳴雞。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聽百舌鳥》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百舌鳥》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臨清晨時聽到百舌鳥鳴聲的情景。
中文譯文:
草叢叢外,蘭門所在,鮮花盛開處有百舌鳥啼鳴。
這些鳥兒也曾隨同我來到未央宮的御苑,但卻不知它們是否在向金堤飛舞。
初春時節,它們用一千種聲音述說著各種語言,甚至在拂曉之前它們就早已鳴叫。
萬戶千門應該都已經意識到天明,那么為什么還要聽到雞兒的清晨啼鳴呢。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繪了一幅早春的風景。他聽到百舌鳥的鳴叫聲,而且意識到它們是早已到達未央宮的意味著春天已經降臨。詩人不禁思考起宮殿中的人們是否也能感受到同樣的動靜,拋棄鬧鈴的聲音,只聽到這些自然音樂。
賞析:
王維的詩以描寫山水而聞名,在這首詩里,他以富有生動感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妙。他通過描述百舌鳥的鳴叫聲,使讀者感受到早春的清新和生機。他對于早晨的描繪也非常生動,通過對比百舌鳥的鳴叫和雞兒的啼鳴,凸顯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們對于它的忽視。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和清晨的熱愛,給人以溫馨和愉悅的感覺。
“建章何必聽鳴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bǎi shé niǎo
聽百舌鳥
shàng lán mén wài cǎo qī qī, wèi yāng gōng zhōng huā lǐ qī.
上蘭門外草萋萋,未央宮中花里棲。
yì yǒu xiāng suí guò yù yuàn,
亦有相隨過御苑,
bù zhī ruò gè xiàng jīn dī.
不知若個向金堤。
rù chūn jiě zuò qiān bān yǔ, fú shǔ néng xiān bǎi niǎo tí.
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wàn hù qiān mén yīng jué xiǎo, jiàn zhāng hé bì tīng míng jī.
萬戶千門應覺曉,建章何必聽鳴雞。
“建章何必聽鳴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