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鳥投林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鳥投林暮”全詩
欲歸人送得歸人。
萬疊青山羅列、是愁城。
誰家臺榭當年筑,芳草垂楊綠。
云深霧暗不須悲。
只緣盈虛消息、少人知。
分類: 虞美人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虞美人(和劉制幾舟中送臨簿韻)》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和劉制幾舟中送臨簿韻)》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風催客呼前渡,
宿鳥投林暮。
欲歸人送得歸人。
萬疊青山羅列,
是愁城。
誰家臺榭當年筑,
芳草垂楊綠。
云深霧暗不須悲。
只緣盈虛消息,
少人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虞美人花為主題,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古代建筑,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和對虞美人花的贊美。
詩的開頭寫道,“東風催客呼前渡,宿鳥投林暮。”東風吹動著船上的客人催促前行,夜晚里宿鳥歸巢入林。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作者對別離的焦急和迫切的歸途。
接著詩人寫道,“欲歸人送得歸人。”詩人希望能夠親自送別他要離去的人,表達了作者對別人歸途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萬疊青山羅列,是愁城。”描繪了青山連綿起伏,形成了一座愁苦之城,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之情。
然后詩人寫到,“誰家臺榭當年筑,芳草垂楊綠。”這里描繪了古代建筑和綠色的自然環境,展示了人類文明和自然之美的結合。這種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與前面的離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哀思。
最后兩句,“云深霧暗不須悲,只緣盈虛消息,少人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幻、人事無常的淡然態度。作者認為云深霧暗并不值得悲傷,因為這些事情都是虛妄的,只有很少的人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綜合來看,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古代建筑和人情事故,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以及對虞美人花的贊美。同時,詩人通過對世事變幻的淡然態度,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領悟。
“宿鳥投林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hé liú zhì jǐ zhōu zhōng sòng lín bù yùn
虞美人(和劉制幾舟中送臨簿韻)
dōng fēng cuī kè hū qián dù, sù niǎo tóu lín mù.
東風催客呼前渡,宿鳥投林暮。
yù guī rén sòng dé guī rén.
欲歸人送得歸人。
wàn dié qīng shān luó liè shì chóu chéng.
萬疊青山羅列、是愁城。
shuí jiā tái xiè dāng nián zhù, fāng cǎo chuí yáng lǜ.
誰家臺榭當年筑,芳草垂楊綠。
yún shēn wù àn bù xū bēi.
云深霧暗不須悲。
zhī yuán yíng xū xiāo xī shǎo rén zhī.
只緣盈虛消息、少人知。
“宿鳥投林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