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小雨鳴檐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來小雨鳴檐角”全詩
又還煙障云幕。
四明窗透蕩,漸夜永、_衫輕薄。
候蟲但要吟教老,不管人、老欠歡樂。
閑看燭花燼落。
浮世事、轉頭成昨。
分類: 秋夜雨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秋夜雨》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秋夜小雨落檐角,煙霧籠罩云幕中。
四明窗透露清光,夜漸深,衣衫輕薄。
聽蟲鳴,吟詠至老,不顧他人歡樂。
閑看燭花燃盡,世事如浮云,轉瞬即逝。
詩意:
《秋夜雨》是一首描寫秋夜的雨景的詩詞。詩人吳潛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小雨落在屋檐上的聲音,以及深夜中的清幽感。在這樣的夜色中,煙霧和云幕交織在一起,讓人感到一種朦朧的美感。四明窗透露出清晰的光芒,襯托出夜色的靜謐。詩人還提到了蟲鳴,借此表達了自己心中的閑適和從容,也不管周圍的人是否歡樂。最后,燭光漸漸燃盡,世事也像燭花一樣轉瞬即逝。
賞析:
這首詩詞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表現了詩人對秋夜雨景的深刻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細節的關注,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朦朧而靜謐的境界。詩人的內心世界也在詩詞中得到了表達,他寧靜淡泊的態度和對世事的淡然態度也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這首詩詞在宋代被廣泛傳頌,至今仍然有著不少讀者的喜愛。
“晚來小雨鳴檐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yǔ
秋夜雨
wǎn lái xiǎo yǔ míng yán jiǎo.
晚來小雨鳴檐角。
yòu hái yān zhàng yún mù.
又還煙障云幕。
sì míng chuāng tòu dàng, jiàn yè yǒng shān qīng bó.
四明窗透蕩,漸夜永、_衫輕薄。
hòu chóng dàn yào yín jiào lǎo, bù guǎn rén lǎo qiàn huān lè.
候蟲但要吟教老,不管人、老欠歡樂。
xián kàn zhú huā jìn luò.
閑看燭花燼落。
fú shì shì zhuǎn tóu chéng zuó.
浮世事、轉頭成昨。
“晚來小雨鳴檐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