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惟此佳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年惟此佳節”全詩
一年惟此佳節,底事白教休。
我已侵尋七秩,況復輪囷萬感,合恨更分愁。
先自無聊賴,雨意得能稠。
天柱峰,知何處,老難游。
癡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
安得風姨掃蕩,推出團圓月姊,便遣柱香浮。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水調歌頭(己未中秋無月)》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己未中秋無月)》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年的月份和桂花不愿意在中秋時出現。
一年之中只有這一個美好的節日,為何事還要白白地浪費?
我已經度過了七十多個中秋,更感到歲月如梭,心情愈發愁苦。
原本沒有什么悲喜可言,如今卻因為雨意盈盈而更加憂愁。
天柱峰,我不知道它在哪里,年事已高,難以再去游覽。
愚昧的云彩似乎嫉妒,不知道是否還能吹奏琴弦和管樂。
我希望得到風姨的幫助,將聚在一起的月亮推開,讓柱香浮起來。
世事中九成常常變化,只有一成不變,不讓人展露眉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巧妙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在中秋時的孤獨和憂愁之情。詩中提到了桂花和中秋月亮,這是傳統中秋節的象征物,然而在本詩中,它們都不愿意出現,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心情的沉重。
作者表達了自己年事已高,已經經歷了許多個中秋節的感嘆。他認為中秋是一年中唯一美好的節日,卻因為某種原因而被浪費,讓人感到白白失去了美好的時光。在歲月的流逝中,作者深感時光匆匆,心情更加愁苦。
詩中提到了天柱峰,這是一個高山的名字,但作者并不知道它的具體位置,也無法再去登臨游覽。這象征著作者年紀已高,無法再去追求新的經歷和歡愉。
詩中還涉及到云彩和音樂的意象。云彩被描繪為嫉妒的存在,作者希望能夠吹奏琴弦和管樂,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有這個能力。這體現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和已失去的能力的懷念和無奈。
最后,作者希望得到風姨的幫助,推開遮擋月亮的云彩,讓柱香浮起。這表達了他對團圓和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年齡增長所帶來的無奈和憂愁的感受,同時也展現了他對美好時光和團圓的渴望。這種情感表達和意象描繪使得這首詩詞在讀者中產生共鳴,引起人們對歲月流轉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一年惟此佳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jǐ wèi zhōng qiū wú yuè
水調歌頭(己未中秋無月)
jīn suì yuè hé guì, bù kěn zuò zhōng qiū.
今歲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yī nián wéi cǐ jiā jié, dǐ shì bái jiào xiū.
一年惟此佳節,底事白教休。
wǒ yǐ qīn xún qī zhì, kuàng fù lún qūn wàn gǎn, hé hèn gèng fēn chóu.
我已侵尋七秩,況復輪囷萬感,合恨更分愁。
xiān zì wú liáo lài, yǔ yì de néng chóu.
先自無聊賴,雨意得能稠。
tiān zhù fēng, zhī hé chǔ, lǎo nán yóu.
天柱峰,知何處,老難游。
chī yún rú dù, bù zhī xián guǎn kě chuī bù.
癡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
ān dé fēng yí sǎo dàng, tuī chū tuán yuán yuè zǐ, biàn qiǎn zhù xiāng fú.
安得風姨掃蕩,推出團圓月姊,便遣柱香浮。
shì shì shí cháng jiǔ, bù shǐ zhǎn méi tóu.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
“一年惟此佳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