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覺君恩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覺君恩重”全詩
從頭點檢身世,今日豈非天。
未論分封邦國,未論分符鄉國,晚節且圓全。
但覺君恩重,老淚忽潸然。
謝東山,裴綠野,李平泉。
從今許我,攀附諸老與齊肩。
更得十年安樂,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謾歸田。
謹勿傷離別,聊共醉觥船。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水調歌頭》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處處羊腸路,歸路是安便。
從頭點檢身世,今日豈非天。
未論分封邦國,未論分符鄉國,晚節且圓全。
但覺君恩重,老淚忽潸然。
謝東山,裴綠野,李平泉。
從今許我,攀附諸老與齊肩。
更得十年安樂,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謾歸田。
謹勿傷離別,聊共醉觥船。
譯文:
在每個地方都是迂回曲折的路,回程卻是順利的。
從頭審視自己的身世,今天難道不是天賜的嗎?
不論分封的國家,也不論分割的鄉國,晚年仍然心滿意足。
只覺得君恩重如山,老淚忽然涌出。
謝東山,裴綠野,李平泉。
從今以后,請讓我與這些老者攀附在一起。
再得十年的安樂,就足夠了百年的光景,不再是虛假的歸田。
請不要傷感離別,讓我們共同醉倒在觥籌交錯的船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吳潛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對晚年生活的期盼。詩中提到的"羊腸路"表示人生的曲折和艱難,而"歸路是安便"則表達了對未來的樂觀和希望。
作者在詩中強調了晚年的滿足和對友誼的珍視。他提到了謝東山、裴綠野和李平泉等人名,意味著他希望與這些老者結交并攀附在一起,共同度過晚年。
詩的最后,作者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離別的不舍。他希望能夠過上十年安樂的生活,不再追求百年的輝煌,而是珍惜眼前的時光。
整首詩洋溢著智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友情的渴望。通過描寫自己的經歷和情感,作者表達了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美好晚年的向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生命和友誼的獨特見解,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但覺君恩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chǔ chù yáng cháng lù, guī lù shì ān biàn.
處處羊腸路,歸路是安便。
cóng tóu diǎn jiǎn shēn shì, jīn rì qǐ fēi tiān.
從頭點檢身世,今日豈非天。
wèi lùn fēn fēng bāng guó, wèi lùn fēn fú xiāng guó, wǎn jié qiě yuán quán.
未論分封邦國,未論分符鄉國,晚節且圓全。
dàn jué jūn ēn zhòng, lǎo lèi hū shān rán.
但覺君恩重,老淚忽潸然。
xiè dōng shān, péi lǜ yě, lǐ píng quán.
謝東山,裴綠野,李平泉。
cóng jīn xǔ wǒ, pān fù zhū lǎo yǔ qí jiān.
從今許我,攀附諸老與齊肩。
gèng dé shí nián ān lè, biàn liǎo bǎi nián guāng jǐng, bú shì mán guī tián.
更得十年安樂,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謾歸田。
jǐn wù shāng lí bié, liáo gòng zuì gōng chuán.
謹勿傷離別,聊共醉觥船。
“但覺君恩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