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咄咄怪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風咄咄怪事”全詩
西風咄咄怪事,吹不散煙霾。
才是橙黃時候,早似梅邊天氣,寒意已相催。
老子尚頑耐,仆馬苦虺_。
嘆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飛鳶__曾見,底事又重來。
回首白云何處,目送孤鴻千里,去影為徘徊。
籬菊漸秋色,杜甕有新醅。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李曾伯)
《水調歌頭(丁未沿檄過穎壽)》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丁未沿檄過穎壽)》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驟雨送行色,把劍渡長淮。
西風咄咄怪事,吹不散煙霾。
才是橙黃時候,早似梅邊天氣,寒意已相催。
老子尚頑耐,仆馬苦虺_。
嘆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飛鳶__曾見,底事又重來。
回首白云何處,目送孤鴻千里,去影為徘徊。
籬菊漸秋色,杜甕有新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思考。詩人在丁未年(可能是指某個具體的年份)沿著檄文的指示經過穎壽地區,與親人、朋友告別離開。在離別的時刻,突然下起暴雨,雨水伴隨著離別的色彩,給離別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詩人把劍橫渡長淮,這可能是指他渡過了長江的意象,象征著他將要踏上遠行的旅程。
接著,詩人描述了西風的奇怪,吹不散空氣中的煙霾,這是對環境的描繪,也可以理解為對社會現實的隱喻。詩人感嘆現實中的險惡和困擾,感覺到了嚴寒的氣息正在逼近。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自己的堅韌和忍耐。他自比為老子(指老子的思想和意志),表達了自己的堅持和不屈不撓的品質。他的馬雖然疲憊不堪,但他仍然堅持前行。
詩人回首往事,感嘆自己作為一個旅人的身份和命運。他曾經看到飛翔的鳶(指鷂鷹),但現在又回到了原點,面對著重復的境遇。他回望白云飄蕩的地方,眼睜睜地目送孤雁飛向千里之外,離去的影子在他心中徘徊不去。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
最后兩句描述了秋天籬邊菊花漸漸凋謝的景象,同時提到杜甕中新釀的醅酒。這里表現了季節的更替和人世間的變化。籬邊的菊花凋零,寓意著人生的短暫和消逝,而杜甕中新醅酒的出現,則是對新生和希望的暗示。
整首詩以描寫旅途中的離別和思考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社會現實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同時,通過季節和自然景物的變化,展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意象來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對離別、困境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融入了對自然和季節的描繪,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層次。整體上,這首詩詞描繪了旅途中的離別情感和對生命的思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動蕩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西風咄咄怪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dīng wèi yán xí guò yǐng shòu
水調歌頭(丁未沿檄過穎壽)
zhòu yǔ sòng xíng sè, bǎ jiàn dù zhǎng huái.
驟雨送行色,把劍渡長淮。
xī fēng duō duō guài shì, chuī bù sàn yān mái.
西風咄咄怪事,吹不散煙霾。
cái shì chéng huáng shí hòu, zǎo shì méi biān tiān qì, hán yì yǐ xiāng cuī.
才是橙黃時候,早似梅邊天氣,寒意已相催。
lǎo zi shàng wán nài, pū mǎ kǔ huī.
老子尚頑耐,仆馬苦虺_。
tàn píng shēng, shēn kè lù, bàn tiān yá.
嘆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fēi yuān céng jiàn, dǐ shì yòu chóng lái.
飛鳶__曾見,底事又重來。
huí shǒu bái yún hé chǔ, mù sòng gū hóng qiān lǐ, qù yǐng wèi pái huái.
回首白云何處,目送孤鴻千里,去影為徘徊。
lí jú jiàn qiū sè, dù wèng yǒu xīn pēi.
籬菊漸秋色,杜甕有新醅。
“西風咄咄怪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