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老正爭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老正爭看”全詩
幾年壁壘相望,高枕度春閑。
不道草廬家杰,手袖伊吾長劍,馳志在樓蘭。
鐘鼓令秋肅,氈罽膽冰寒。
詩書帥,金橫帶,玉為鞍。
天生如結數輩,虜豈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際,東郭韓盧俱困,故老正爭看。
琳檄未能草,馮鋏直空彈。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李曾伯)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里長淮北,
青是漢時山。
幾年壁壘相望,
高枕度春閑。
這首詩詞以長淮北地區為背景,描繪了那里青山蒼翠,如同古代漢代的山景。多年以來,兩地之間有著相互監視的邊界,但此刻作者卻能安然躺在高枕之上,盡情享受春天的悠閑時光。
不道草廬家杰,
手袖伊吾長劍,
馳志在樓蘭。
詩中提到了一個名叫楊帥的人物,他在邊境的草廬之中,隱藏了自己的英雄本色。他將長劍藏于袖中,表達了他心懷忠誠之情,志向遠大,希望能夠事業有成,成就一番偉業,就像古代的樓蘭國一樣。
鐘鼓令秋肅,
氈罽膽冰寒。
詩書帥,金橫帶,
玉為鞍。
作者描述了邊境的嚴寒環境,秋天的寒意透過鐘鼓的聲音和士兵們的鼓勵變得更加明顯。士兵們身著厚重的氈罽,勇敢地面對這冰冷的寒冬。他們的心中裝滿了忠誠和勇氣,他們佩戴著金橫帶,馬鞍上鑲嵌著珍貴的玉石,烘托出他們的英勇形象。
天生如結數輩,
虜豈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際,
東郭韓盧俱困,
故老正爭看。
這里描寫了邊境的形勢。詩中提到了數代以來,邊境一直都是緊張的,敵人的入侵不容易阻擋。作者提到了一些地名,如京索、成皋、東郭、韓盧,暗示了敵人的威脅和困擾。盡管如此,老一輩的人們仍然堅定地站在邊境上,爭相觀望,表達了他們對國家安危的關注和忠誠。
琳檄未能草,
馮鋏直空彈。
最后兩句詩描寫了作者的無奈和沮喪。琳檄是指上書的奏章,未能寫成說明作者的抱負未能實現,而馮鋏是指馮鋏的彈琴,直接空彈表示了作者的心情郁悶,無法發泄。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境的士兵和環境,表達了作者對邊疆安寧的關切和對忠誠、英勇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于自己理想未能實現的失望和無奈之情。整首詩詞節奏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一種蒼涼和豪邁的感覺,展現出宋代士人對國家和家國情懷的真摯抒發。
“故老正爭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hé wú hè lín shè rén sòng yáng shuài yùn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
wàn lǐ cháng huái běi, qīng shì hàn shí shān.
萬里長淮北,青是漢時山。
jǐ nián bì lěi xiāng wàng, gāo zhěn dù chūn xián.
幾年壁壘相望,高枕度春閑。
bù dào cǎo lú jiā jié, shǒu xiù yī wú cháng jiàn, chí zhì zài lóu lán.
不道草廬家杰,手袖伊吾長劍,馳志在樓蘭。
zhōng gǔ lìng qiū sù, zhān jì dǎn bīng hán.
鐘鼓令秋肅,氈罽膽冰寒。
shī shū shuài, jīn héng dài, yù wèi ān.
詩書帥,金橫帶,玉為鞍。
tiān shēng rú jié shù bèi, lǔ qǐ yì jiāng nán.
天生如結數輩,虜豈易江南。
jīng suǒ chéng gāo cǐ jì, dōng guō hán lú jù kùn, gù lǎo zhèng zhēng kàn.
京索成皋此際,東郭韓盧俱困,故老正爭看。
lín xí wèi néng cǎo, féng jiá zhí kōng dàn.
琳檄未能草,馮鋏直空彈。
“故老正爭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