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礙小闌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礙小闌干”全詩
當心千頃明鏡,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斂北峰初霽,健筆寫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礙小闌干。
繡鞍馬,軟紅路,乍回班。
層梯影轉亭午,信手展緗編。
殘照游船收盡,新月畫簾才卷,人在翠壺間。
天際笛聲起,塵世夜漫漫。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水調歌頭(賦魏方泉望湖樓)》吳文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賦魏方泉望湖樓)》是宋代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屋下半流水,屋上幾青山。
當心千頃明鏡,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斂北峰初霽,健筆寫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礙小闌干。
繡鞍馬,軟紅路,乍回班。
層梯影轉亭午,信手展緗編。
殘照游船收盡,新月畫簾才卷,人在翠壺間。
天際笛聲起,塵世夜漫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展現了作者魏方泉在望湖樓上的心境和感受。詩中通過屋下的流水和屋上的青山的對比,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變幻。
首先,詩中提到的"千頃明鏡"和"玉光寒"表達了湖水的清澈和涼爽之感,使讀者感受到這幅山水景色的真實與明亮。
接著,詩句中的"云起南峰未雨"和"云斂北峰初霽"描繪了天空中云的流動,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雨后和天晴的景象。作者以健筆書寫青天,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廣闊。
詩句中的"俯瞰古城堞,不礙小闌干"描繪了作者從高處俯瞰古城的景色,仰望的視角使得小闌干不會遮擋視線,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視野開闊和心境的高遠。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繡鞍馬,軟紅路,乍回班",這是對古代士人游山玩水的描繪,使詩詞具有了閑適和寧靜的意境。
隨后,詩句中的"層梯影轉亭午,信手展緗編"描繪了層層疊疊的亭臺樓閣和翠綠的植被,給人以清涼和舒適的感覺。
在詩的結尾,作者提到"殘照游船收盡,新月畫簾才卷,人在翠壺間",表達了夜幕降臨時景色的變化,以及作者身處其中的寧靜和安逸。
最后,詩中的"天際笛聲起,塵世夜漫漫"給人以深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感慨和對離散的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美麗的山水景色,同時也引發對生活和人生的深思。
“不礙小闌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fù wèi fāng quán wàng hú lóu
水調歌頭(賦魏方泉望湖樓)
wū xià bàn liú shuǐ, wū shàng jǐ qīng shān.
屋下半流水,屋上幾青山。
dāng xīn qiān qǐng míng jìng, rù zuò yù guāng hán.
當心千頃明鏡,入座玉光寒。
yún qǐ nán fēng wèi yǔ, yún liǎn běi fēng chū jì, jiàn bǐ xiě qīng tiān.
云起南峰未雨,云斂北峰初霽,健筆寫青天。
fǔ kàn gǔ chéng dié, bù ài xiǎo lán gān.
俯瞰古城堞,不礙小闌干。
xiù ān mǎ, ruǎn hóng lù, zhà huí bān.
繡鞍馬,軟紅路,乍回班。
céng tī yǐng zhuǎn tíng wǔ, xìn shǒu zhǎn xiāng biān.
層梯影轉亭午,信手展緗編。
cán zhào yóu chuán shōu jǐn, xīn yuè huà lián cái juǎn, rén zài cuì hú jiān.
殘照游船收盡,新月畫簾才卷,人在翠壺間。
tiān jì dí shēng qǐ, chén shì yè màn màn.
天際笛聲起,塵世夜漫漫。
“不礙小闌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