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凝虛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凝虛曉”全詩
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
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
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
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
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注釋
①秋思:一作“幽思”。②喚出玉人:一作“玉妃□□”。
③燼:一作“爐”。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鑒賞
《永遇樂》,此調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于《樂章集》,入“歇指調”。平韻始見于陳允平《日湖漁唱》,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此為仄韻,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乙巳”,即1245年(淳祐五年),詞人四十六歲。
“風拂”三句。“塵徽”,“徽”,即琴徽,為系琴之繩,這里借代瑤琴。“塵徽”,指沾上灰塵的琴。詞人說:秋風吹拂著瑤琴上的灰塵,秋雨打濕了擺在走廊上的涼床,面對著這秋風秋雨我不覺啟動了心中的愁思。“緩酒”三句。此言詞人在中秋之夜因為風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燈,照獨飲,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度此佳節。雖能對影成雙,終是孤獨一人在慢慢地飲酒銷磨殘更罷了。何況耳中又聽到室外秋雨擊打芭蕉的滴答聲,更增添了自己一份孤寂之感。“銅華”三句。此言詞人移鏡自照,只見鏡中之人滿臉愁云密布,這是因為自己孤旅在外,與親人南北天涯的緣故啊。“算陰晴”兩句。言詞人心中細算:這種風風雨雨,陰陰晴晴之中與親人分別的時刻不知已經有過多少次了?“渭城”句,用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境。
“青樓”三句,追憶舊日。此言其年輕之時,曾在青樓中高歌暢飲,并與所愛的女子同歡共樂。“青樓”,妓院也。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可證之。又周密《玉漏遲·題吳夢窗詞集》有“閑自笑,與君共是,承平年少”,也可為此作解。“紅葉”三句。“紅葉”句用“紅葉題詩”典故。據《太平廣記》載:“唐禧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中流出,為于佑所得;佑亦題一葉,投溝上流,韓氏亦得而藏之。后帝放宮女三千,佑適娶韓,既成禮,各于笱中取紅葉相示,乃開宴曰:‘予二人可謝媒人’。韓氏又題一絕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此言詞人年青時候以紅葉傳情的這類趣事,如今已是似水東流一去不返。現在他已兩鬢染霜,心中惟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也。“白凝”三句,寫室內外的實景。此言自己在中秋之夜獨飲達旦,只見室外已籠起了一片灰白色的朝霧;室中熏香雖熄,但是爐中尚有余煙繚繞,窗口茶幾上的小花瓶中還插了幾枝桂枝應景,惟有這桂枝夾雜在熏香煙中散發出陣陣花香來。“問深宮”兩句作結,照應題旨“中秋風雨” 。此言天上的重重層云,似在妒嫉那廣寒仙子的美貌,所以不知道把這廣寒宮(姮娥)遮掩到什么地方去了。
“白凝虛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ù lè yǐ sì zhōng qiū fēng yǔ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fēng fú chén huī, yǔ qīn liáng tà, cái dòng qiū sī.
風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
huǎn jiǔ xiāo gèng, yí dēng bàng yǐng, jìng xǐ bā jiāo ěr.
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
tóng huá cāng hǎi, chóu mái zhòng zhàng, yàn běi yàn nán tiān wài.
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suàn yīn qíng, hún sì jǐ fān, wèi chéng gù rén lí huì.
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qīng lóu jiù rì, gāo gē qǔ zuì, huàn chū yù rén shū xǐ.
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
hóng yè liú guāng, píng huā liǎng bìn, xīn shì chéng qiū shuǐ.
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
bái níng xū xiǎo, xiāng chuī qīng jìn, yǐ chuāng xiǎo píng shū guì.
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
wèn shēn gōng, héng é zhèng zài, dù yún dì jǐ.
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白凝虛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