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菰幾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汀菰幾度”全詩
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
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
樓上宮眉在否。
分類: 杏花天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杏花天(重午)》吳文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杏花天(重午)》
朝代:宋代
作者:吳文英
幽歡一夢成炊黍。
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
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
樓上宮眉在否。
中文譯文:
幽靜的歡愉如同一場夢,已經變成了煮熟的黍米。
我知道綠色暗淡,汀草已經幾次凋零。
竹林西邊的歌聲戛然而止,芳塵隨風而去。
經過多年的寬容,我的臂膀已經磨盡。
梅花的黃色之后,林梢上更是下起了雨。
小池塘的水面上,紅色的花兒哭泣著,抱怨黃昏。
在那個時候,明亮的月光在重生的地方。
樓上的宮眉,此刻是否還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幅幽靜而富有禪意的景象。詩人吳文英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頭,“幽歡一夢成炊黍”,描述了一種隱逸的快樂和平淡生活的境界。歡愉的經歷已經成為了平凡的生活,猶如煮熟的黍米一般。這里的黍米可以理解為平凡、樸素的象征。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瞬息萬變的認知。“知綠暗、汀菰幾度。”綠色的暗淡、汀草凋零的次數,都讓詩人感到了時光的流逝和萬物的無常。
在詩的第三句,“竹西歌斷芳塵去”,以竹子為背景,描繪了歌聲戛然而止、芳塵隨風而逝的情景。這里的竹西可以理解為幽靜、恬淡的象征。
隨后,詩人寫到了自身的經歷,“寬盡經年臂縷”。經過多年的寬容與忍耐,詩人感到自己的臂膀已經被歲月磨盡,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對個人的影響。
接下來的兩句,“梅黃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紅怨暮。”通過描繪梅花之后的雨水和池塘中紅色花兒的哭泣,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轉中的悲涼和無奈的感嘆。
最后兩句,“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詩人以明亮的月光為背景,思念樓上的宮眉,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思念。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以淡泊、寧靜的心境,《杏花天(重午)》是一首宋代吳文英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歡一夢成炊黍。
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
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
樓上宮眉在否。
詩意和賞析:
《杏花天(重午)》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寧靜的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篇,詩人吳文英寫道:“幽歡一夢成炊黍”,意思是寧靜的快樂如同一場夢境般,已經變成了煮熟的黍米。這里的黍米象征著平凡樸素的生活。
接下來,詩人寫道:“知綠暗、汀菰幾度”,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覺知。綠色的暗淡和汀草凋零的次數,讓詩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萬物的無常。
第三句“竹西歌斷芳塵去”,以竹子為背景,描述了歌聲戛然而止,芳塵隨風飄散的情景。這里的竹西代表了寧靜和恬淡的意象。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描述了自身的經歷:“寬盡經年臂縷”,表示經過多年的寬容和忍耐,詩人的臂膀已經磨盡,暗示了歲月對個人的影響。
隨后的兩句“梅黃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紅怨暮”,通過描繪梅花之后的雨水和池塘中紅色花兒的哭泣,表達了時光流轉中的悲涼和無奈。
最后兩句“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以明亮的月光為背景,詩人懷念樓上的宮眉,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思念。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以淡泊寧靜的心境,表達了對平凡生活和時光流逝的思考。
“汀菰幾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huā tiān chóng wǔ
杏花天(重午)
yōu huān yī mèng chéng chuī shǔ.
幽歡一夢成炊黍。
zhī lǜ àn tīng gū jǐ dù.
知綠暗、汀菰幾度。
zhú xī gē duàn fāng chén qù.
竹西歌斷芳塵去。
kuān jǐn jīng nián bì lǚ.
寬盡經年臂縷。
méi huáng hòu lín shāo gèng yǔ.
梅黃后、林梢更雨。
xiǎo chí miàn tí hóng yuàn mù.
小池面、啼紅怨暮。
dāng shí míng yuè zhòng shēng chù.
當時明月重生處。
lóu shàng gōng méi zài fǒu.
樓上宮眉在否。
“汀菰幾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