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得青衿來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得青衿來伴”全詩
老龍蹲踞不動,潭影凈無塵。
此地高陽勝處,天付仙翁為主,那肯借閑人。
暫掛西堂錫,仍同旦過賓。
六年里,五遷舍,得此鄰。
儒館豆籩于粲,弦誦有遺音。
甚喜黃冠為侶,更得青衿來伴,應不嘆飄零。
夜宿東華榻,朝餐泮水芹。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家鉉翁)
家鉉翁(約1213~1297)號則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人。家鉉翁身長七尺,狀貌奇偉,威嚴儒雅。以蔭補官,累官知常州,遷浙東提點刑獄,入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權知紹興府、浙東安撫提舉司事。德祐初,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遷戶部侍郎,權侍右侍郎,兼樞密都承旨。二年(1276),賜進士出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賈馀慶、吳堅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鉉翁獨不署。奉使元營,留館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還,賜號處士,時年八十二,后數年以壽終。《宋史》有傳。有《則堂集》六卷,《彊(強)村叢書》輯為《則堂詩馀》一卷。詞存三首收于《全宋詞》中。
《水調歌頭(題旅舍壁)》家鉉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家鉉翁創作的《水調歌頭(題旅舍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瀛臺居北界,覿面是重城。
在瀛臺的北界,眼前是一座雄偉的城池。
老龍蹲踞不動,潭影凈無塵。
老龍靜靜地蹲守著,潭水的倒影清澈無塵。
此地高陽勝處,天付仙翁為主,那肯借閑人。
這里是高陽的勝地,天命仙翁為主宰,不會輕易借給凡人。
暫掛西堂錫,仍同旦過賓。
暫時掛在西堂的椅子上,仍然與朝陽一起迎接來賓。
六年里,五遷舍,得此鄰。
六年來,遷居五次,終于得到這個鄰居。
儒館豆籩于粲,弦誦有遺音。
儒家的學堂里有盛香的糧食,琴弦的聲音仍然回蕩。
甚喜黃冠為侶,更得青衿來伴,應不嘆飄零。
非常高興有黃冠(指學子)作伴,更有青衿(指讀書人)相伴,應該不再感嘆漂泊無定。
夜宿東華榻,朝餐泮水芹。
夜晚宿在東華的床榻上,早晨用泮水的芹菜作早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家鉉翁居住的地方,瀛臺北界的城池。詩人觀察到附近潭水的倒影清澈無塵,象征著他內心的寧靜和純潔。這個地方被認為是高陽勝地,被仙翁所主宰,不會輕易借給凡人居住。詩人描述了自己在這里居住的艱辛,經歷了六年里五次遷居才得到這個地方作為鄰居。詩人提到了儒家的學堂,描述了學堂里的香糧和琴弦的聲音,表達了他對學問和知識的向往和喜悅。他也感到高興有黃冠和青衿作伴,不再感嘆漂泊無定。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東華過夜,用泮水的芹菜作早餐的情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居住環境、內心感受和對學問的追求,展現了他在漂泊中尋找歸屬感和心靈寄托的努力。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宗教意象和學問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安定和知識的渴望,以及對真正的伴侶和朋友的珍視。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深情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更得青衿來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tí lǚ shè bì
水調歌頭(題旅舍壁)
yíng tái jū běi jiè, dí miàn shì zhòng chéng.
瀛臺居北界,覿面是重城。
lǎo lóng dūn jù bù dòng, tán yǐng jìng wú chén.
老龍蹲踞不動,潭影凈無塵。
cǐ dì gāo yáng shèng chù, tiān fù xiān wēng wéi zhǔ, nà kěn jiè xián rén.
此地高陽勝處,天付仙翁為主,那肯借閑人。
zàn guà xī táng xī, réng tóng dàn guò bīn.
暫掛西堂錫,仍同旦過賓。
liù nián lǐ, wǔ qiān shě, dé cǐ lín.
六年里,五遷舍,得此鄰。
rú guǎn dòu biān yú càn, xián sòng yǒu yí yīn.
儒館豆籩于粲,弦誦有遺音。
shén xǐ huáng guān wèi lǚ, gèng dé qīng jīn lái bàn, yīng bù tàn piāo líng.
甚喜黃冠為侶,更得青衿來伴,應不嘆飄零。
yè sù dōng huá tà, cháo cān pàn shuǐ qín.
夜宿東華榻,朝餐泮水芹。
“更得青衿來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