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眉初畫云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修眉初畫云表”全詩
半江楓葉自黃昏,深院砧聲悄。
漸涼蝶、殘花夢曉。
西風籬落寒E580小。
背畫闌依依,有數點、流螢亂撲,扇底微照。
凝望渺漠平蕪,蒹葭煙遠,過雁還帶愁到。
拚教日日醉斜陽,但素琴橫抱。
記舊譜、歸耕未了。
金徽誰度凄涼調。
算多少悲秋恨,恨比秋多,比秋猶少。
分類: 霜葉飛
作者簡介(陳允平)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生卒年俱不確定,前人認為“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后,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暫依之。少從楊簡學,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有詩集《西麓詩稿》,存詩86首,《全宋詩》另從《永樂大典》輯3首,從《詩淵》輯50首,共計139首。有詞集《日湖漁唱》和《西麓繼周集》,各存詞86首和123首,還有5首有調名而無詞,《全宋詞》無另輯者,共計209首。
《霜葉飛》陳允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葉飛》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允平。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碧天如水,新月掛起,畫眉初涂云彩。
半江楓葉自黃昏,深院中傳來砧杵聲悄。
漸涼的蝶兒,殘花在夢中喚醒。
西風吹過籬落,寒氣襲人,小小的屋子里。
背對著畫欄依依不舍,有幾點流動的螢火蟲亂撲。
扇子底下微微照亮。
凝望著遙遠的平蕪,蒹葭的煙霧漫漫,飛過的雁兒帶來愁緒。
拼命教自己每一天都陶醉在傾斜的夕陽中,
但是手中的素琴橫抱。
記得舊譜,但是回歸田園工作還未完成。
金徽琴誰曾彈奏過凄涼的曲調。
算一下有多少秋天的悲傷和恨意,
恨意比秋天多,但是比秋天還少。
詩意:
《霜葉飛》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碧藍的天空、新月初升、云彩初現的美景。通過描寫江邊楓葉的變黃、深院中傳來的砧杵聲以及殘花、蝶兒等景物的凄涼,詩人表達了秋天的涼意和孤寂感。詩中還描繪了一個小小的屋子,扇子底下微光閃爍,給人一種幽靜而溫暖的感覺。在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詩人滲透了自己對落寞、別離和人生的思考。
賞析:
《霜葉飛》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季節變遷和生命流轉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碧天如水、新月掛起、半江楓葉、深院砧聲等,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深秋的景色和氛圍。同時,通過對蝶兒、殘花、流螢等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和消逝之美的思考。
詩中的情感主題主要集中在凄涼、孤寂和思念上。作者通過描繪秋天的寂靜、冷清和蕭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在西風籬落、背畫闌依依等描寫中,流露出對過去時光的眷戀和無盡的思念之意。詩的結尾以比喻的手法,以恨意比秋天多、但比秋天還少來表達對悲傷和痛苦情感的衡量,展示了作者對生命和情感的復雜思考。
總體而言,《霜葉飛》通過對秋天景色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現了對季節變遷和生命流轉的感慨,以及對離別、悲傷和思念的思考。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凄涼、孤寂的感覺,同時也透露出對美和人生的思索。這首詩詞展示了陳允平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是一首具有深度和內涵的宋代詩作。
“修眉初畫云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yè fēi
霜葉飛
bì tiān rú shuǐ, xīn chán guà xiū méi chū huà yún biǎo.
碧天如水,新蟾掛、修眉初畫云表。
bàn jiāng fēng yè zì huáng hūn, shēn yuàn zhēn shēng qiāo.
半江楓葉自黃昏,深院砧聲悄。
jiàn liáng dié cán huā mèng xiǎo.
漸涼蝶、殘花夢曉。
xī fēng lí luò hán E580 xiǎo.
西風籬落寒E580小。
bèi huà lán yī yī, yǒu shǔ diǎn liú yíng luàn pū, shàn dǐ wēi zhào.
背畫闌依依,有數點、流螢亂撲,扇底微照。
níng wàng miǎo mò píng wú, jiān jiā yān yuǎn, guò yàn hái dài chóu dào.
凝望渺漠平蕪,蒹葭煙遠,過雁還帶愁到。
pàn jiào rì rì zuì xié yáng, dàn sù qín héng bào.
拚教日日醉斜陽,但素琴橫抱。
jì jiù pǔ guī gēng wèi liǎo.
記舊譜、歸耕未了。
jīn huī shuí dù qī liáng diào.
金徽誰度凄涼調。
suàn duō shǎo bēi qiū hèn, hèn bǐ qiū duō, bǐ qiū yóu shǎo.
算多少悲秋恨,恨比秋多,比秋猶少。
“修眉初畫云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