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聲初漏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檐聲初漏斷”全詩
濁浪翻河漢。
過盡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輪滿。
秋光還又半。
檐聲初漏斷。
不管滿身花露,已辦著、二更看。
分類: 霜天曉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霜天曉角(中秋對月)》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天曉角(中秋對月)》是宋代劉辰翁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烏云汗漫。濁浪翻河漢。
過盡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輪滿。
秋光還又半。檐聲初漏斷。
不管滿身花露,已辦著、二更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中秋時節的月夜景象。詩人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烏云密布、波浪翻滾的夜晚,但即使經歷了重重的困難和干擾,明亮的月光依然圓滿地照耀著大地。秋天的光景還過了一半,晨鐘初鳴,表明時間已經過去了一段。詩人不顧自己身上沾滿了露水,仍然堅持到了深夜,繼續欣賞月光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的句子和形象鮮明的描寫,展示了中秋夜晚的壯麗景色。詩中的烏云和濁浪象征著生活中的困難和阻礙,而月光則象征著希望和光明。詩人通過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堅持追求美好的精神,傳遞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美的追求,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這首詩詞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想象力和感官體驗的境界。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晰,以及詩人的堅持和執著。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傳遞了秋夜中的靜謐、壯麗和詩人內心的激情。
這首詩詞展示了劉辰翁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通過描繪中秋夜晚的景象,傳遞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困難的堅持克服。同時,這首詩也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表達了詩人對月夜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檐聲初漏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zhōng qiū duì yuè
霜天曉角(中秋對月)
wū yún hàn màn.
烏云汗漫。
zhuó làng fān hé hàn.
濁浪翻河漢。
guò jǐn qiān zhòng mó zhàng, táng táng dì yī lún mǎn.
過盡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輪滿。
qiū guāng hái yòu bàn.
秋光還又半。
yán shēng chū lòu duàn.
檐聲初漏斷。
bù guǎn mǎn shēn huā lù, yǐ bàn zhe èr gēng kàn.
不管滿身花露,已辦著、二更看。
“檐聲初漏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