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時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墳時節”全詩
朦朧別。
朦朧也勝檐聲咽。
親曾說。
令人悅。
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花陰雪。
花陰滅。
柳風一似秋千掣。
晴未決。
晴遠缺。
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摘紅英(賦花朝月晴)》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摘紅英(賦花朝月晴)》是一首宋代劉辰翁創作的詩詞,描述了花朝月下的情景。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花朝月。朦朧別。
朦朧也勝檐聲咽。
親曾說。令人悅。
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花陰雪。花陰滅。
柳風一似秋千掣。
晴未決。晴遠缺。
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詩意:
這首詩詞以花朝月下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春日的美好感受。詩中描繪了花朝月夜的景色,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寓意。
賞析:
詩詞的開篇以"花朝月"四個字作為揭示,表明了詩人的寫作主題。接著,詩人運用"朦朧別"這個形象的描寫,將花朝月夜的景色與夜晚的檐聲相對比,強調了花朝月的美麗和動人之處。
下一句"親曾說。令人悅。"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暗示了在花朝月夜中,詩人曾與親友一同分享過美好的時刻。
接下來的兩句"落花情緒,上墳時節。花陰雪。花陰滅。"將詩人的情感引向寒食時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人們會在此時祭祖掃墓。通過描繪花朝月夜中飄落的花瓣,詩人喚起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柳風一似秋千掣。晴未決。晴遠缺。"這幾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希望。柳風搖曳的景象使人聯想到秋千的擺動,暗示著春天的來臨。而"晴未決。晴遠缺。"則表明天氣尚未完全晴朗,但詩人渴望晴好的天氣。
最后一句"一番寒食,滿村啼鴂。"將詩詞的情感推向高潮。寒食節是春季的節日,也是鳥兒啼鳴的時候,詩人用"滿村啼鴂"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聲音和活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花朝月夜的景色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和期待,以及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詞中運用了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花朝月下的美好。
“上墳時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i hóng yīng fù huā zhāo yuè qíng
摘紅英(賦花朝月晴)
huā zhāo yuè.
花朝月。
méng lóng bié.
朦朧別。
méng lóng yě shèng yán shēng yàn.
朦朧也勝檐聲咽。
qīn céng shuō.
親曾說。
lìng rén yuè.
令人悅。
luò huā qíng xù, shàng fén shí jié.
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huā yīn xuě.
花陰雪。
huā yīn miè.
花陰滅。
liǔ fēng yī sì qiū qiān chè.
柳風一似秋千掣。
qíng wèi jué.
晴未決。
qíng yuǎn quē.
晴遠缺。
yī fān hán shí, mǎn cūn tí jué.
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上墳時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