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班燭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班燭散”全詩
過眼舞情,而今魂夢年多。
百錢曳杖橋邊去,問幾時、重到明河。
便人間,無了東風,此恨難磨。
落紅點點入頹波。
任歸春到海,海又成渦。
江上兒童,抱茅笑我重過。
蓬萊不漲枯魚淚,但荒村、敗壁懸梭。
對殘陽,往往無成,似我蹉跎。
分類: 高陽臺
作者簡介(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高陽臺(和巽吾韻)》劉辰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高陽臺(和巽吾韻)》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枕鶯啼,露班燭散,
我躺在雨中,聽著黃鶯的啼鳴,燭光在露水中熄滅,
御街人賣花窠。
皇宮的街道上,有人擺賣花束。
過眼舞情,而今魂夢年多。
逝去的景象在眼前舞動,如今只剩下回憶和夢幻。
百錢曳杖橋邊去,問幾時、重到明河。
帶著一百錢,沿著橋邊向前走,不知何時能再次到達明河。
便人間,無了東風,此恨難磨。
就在人世間,東風已不再吹拂,這份悲憤難以消散。
落紅點點入頹波。
凋零的花瓣點點落入波濤之中。
任歸春到海,海又成渦。
任憑春天歸來到大海,大海又變成漩渦。
江上兒童,抱茅笑我重過。
江邊的孩子,抱著茅草笑著看我再次經過。
蓬萊不漲枯魚淚,但荒村、敗壁懸梭。
蓬萊山上的仙人不會哭干魚的眼淚,只有荒涼的村莊和殘破的墻壁上掛著織機。
對殘陽,往往無成,似我蹉跎。
面對殘陽,往往一無所成,就像我這般虛度時光。
這首詩詞通過寫景,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春光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悲嘆。詩中運用了雨、露、花等意象來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春光的懷念之情。同時,通過描述橋邊、海上、江邊等場景,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自身蹉跎歲月的悲嘆之情。
整首詩詞以抒發情感為主,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抒發了作者對光陰流逝和逝去春光的感慨和無奈。同時,詩中運用了意象和比喻,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和表現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抒情風格。
“露班燭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āo yáng tái hé xùn wú yùn
高陽臺(和巽吾韻)
yǔ zhěn yīng tí, lù bān zhú sàn, yù jiē rén mài huā kē.
雨枕鶯啼,露班燭散,御街人賣花窠。
guò yǎn wǔ qíng, ér jīn hún mèng nián duō.
過眼舞情,而今魂夢年多。
bǎi qián yè zhàng qiáo biān qù, wèn jǐ shí zhòng dào míng hé.
百錢曳杖橋邊去,問幾時、重到明河。
pián rén jiān, wú le dōng fēng, cǐ hèn nán mó.
便人間,無了東風,此恨難磨。
luò hóng diǎn diǎn rù tuí bō.
落紅點點入頹波。
rèn guī chūn dào hǎi, hǎi yòu chéng wō.
任歸春到海,海又成渦。
jiāng shàng ér tóng, bào máo xiào wǒ zhòng guò.
江上兒童,抱茅笑我重過。
péng lái bù zhǎng kū yú lèi, dàn huāng cūn bài bì xuán suō.
蓬萊不漲枯魚淚,但荒村、敗壁懸梭。
duì cán yáng, wǎng wǎng wú chéng, shì wǒ cuō tuó.
對殘陽,往往無成,似我蹉跎。
“露班燭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