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江蘺搖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甚江蘺搖落”全詩
舞柳歌桃,心事暗惱東鄰。
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
待喚起,甚江蘺搖落,化作秋聲。
回首曲終人遠,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潤墨空題,惆悵醉魄難醒。
獨憐水樓賦筆,有斜陽、還怕登臨。
愁未了,聽殘鶯、啼過柳陰。
分類: 聲聲慢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別本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別本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是宋代張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別本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
煙堤小舫,雨屋深燈,
春衫慣染京塵。
舞柳歌桃,心事暗惱東鄰。
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
待喚起,甚江蘺搖落,化作秋聲。
回首曲終人遠,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潤墨空題,惆悵醉魄難醒。
獨憐水樓賦筆,有斜陽、還怕登臨。
愁未了,聽殘鶯、啼過柳陰。
中文譯文:
煙霧籠罩的堤岸上,小船漂浮,
雨中的房屋里,深深的燈光。
春天衣衫常被京城的塵土染污。
舞動的柳枝,歌唱的桃花,心事暗自困擾著鄰居。
仿佛夜晚的窗戶中有蝴蝶在夢中飛舞,
到現在,依然停留在花影之中。
等待被喚起,江邊的蘆葦搖曳落下,化作秋天的聲音。
回首一曲終了,人已遠去,黯然消魂,
只能忍受看著一朵朵美麗的云彩。
潤濕的墨跡空懸,惆悵地醉魄難以醒來。
獨自憐愛水樓上的賦筆,有斜陽,
卻仍然害怕登上高樓。
憂愁未盡,聽殘留的黃鶯啼叫穿過垂柳的蔭蔽之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煙霧籠罩的堤岸、雨中的房屋以及春天被塵土染污的衣衫等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憂愁和無奈之情。詩中的舞柳和歌桃象征著美好的事物,然而,詩人內心的困擾卻無法消散。詩人用夜晚的窗戶中的蝴蝶和停留在花影中的遐想,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無法實現的遺憾。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首曲終,發現人已經離去,心中的悲涼和消沉愈發明顯。他感嘆著自己的孤獨和失意,只能黯然忍受看著美麗的云彩,而自己的墨跡卻成了空懸的無用之物。詩人表達了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美好的向往,同時又感嘆時間的流逝和命運的無常。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詞在尋常的生活場景中展現了人情世故和人生哀愁,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
這首詩詞的意境優美,描寫細膩,情感深沉。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內心的孤獨、憂愁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詩所展現的情感和意境使人們在閱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生活的復雜和人情的紛繁,同時也體味到詩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內心的思考。
“甚江蘺搖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shēng màn tí wú mèng chuāng yí bǐ bié běn zuò tí mèng chuāng zì dù qǔ shuāng huā yú juǎn hòu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別本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
yān dī xiǎo fǎng, yǔ wū shēn dēng, chūn shān guàn rǎn jīng chén.
煙堤小舫,雨屋深燈,春衫慣染京塵。
wǔ liǔ gē táo, xīn shì àn nǎo dōng lín.
舞柳歌桃,心事暗惱東鄰。
hún yí yè chuāng mèng dié, dào rú jīn yóu sù huā yīn.
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
dài huàn qǐ, shén jiāng lí yáo luò, huà zuò qiū shēng.
待喚起,甚江蘺搖落,化作秋聲。
huí shǒu qū zhōng rén yuǎn, àn xiāo hún rěn kàn duǒ duǒ fāng yún.
回首曲終人遠,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rùn mò kōng tí, chóu chàng zuì pò nán xǐng.
潤墨空題,惆悵醉魄難醒。
dú lián shuǐ lóu fù bǐ, yǒu xié yáng hái pà dēng lín.
獨憐水樓賦筆,有斜陽、還怕登臨。
chóu wèi liǎo, tīng cán yīng tí guò liǔ yīn.
愁未了,聽殘鶯、啼過柳陰。
“甚江蘺搖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