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松陰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片松陰外”全詩
已無心出岫,浮游天地。
為問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適,一片松陰外。
石根蒼潤,飄飄元是清氣。
長伴暗谷泉生,晴光瀲滟,濕影搖花碎。
濁濁波濤江漢里,忽見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鷗前沙凈,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分類: 湘月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湘月(賦云溪)》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月(賦云溪)》是宋代詩人張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隨風萬里。
已無心出岫,浮游天地。
為問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適,一片松陰外。
石根蒼潤,飄飄元是清氣。
長伴暗谷泉生,晴光瀲滟,濕影搖花碎。
濁濁波濤江漢里,忽見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鷗前沙凈,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詩意和賞析:
《湘月(賦云溪)》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思考。
詩的開篇,詩人以“隨風萬里”來形容自己隨風漂流,心無牽掛,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徜徉。
接下來,詩人問道:“為問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詩人希望了解山中的一切,并將自己的思緒和感悟寄托于此,但卻感到無法表達和傳遞。
詩中描述了一片濃密的松林,石根蒼潤,飄飄而上的清氣使得整個山谷環境清新宜人。這里有潺潺的溪水流淌,晴朗的陽光在水面上閃爍,濕潤的影子搖曳著花瓣的碎片。這些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和美麗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濁濁波濤江漢里,忽見清流如此。”來對比江漢的波濤濁濁,而在這里忽然看到清澈的流水。這種對比凸顯了這個場景的獨特之處,給人以清新和寧靜的感覺。
最后兩句“枝上瓢空,鷗前沙凈,欲洗幽人耳。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表達了詩人在白蘋洲上,乘船暢游春水的歡愉心情。枝上的瓢空、鷗前的沙凈,意味著這里的環境純凈無瑕,可以洗滌內心的塵垢。而“浩歌一棹春水”則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清新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傳遞了對生活美好的追求和感悟。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自然景觀的美麗,也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給人以詩意盎然的感受。
“一片松陰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yuè fù yún xī
湘月(賦云溪)
suí fēng wàn lǐ.
隨風萬里。
yǐ wú xīn chū xiù, fú yóu tiān dì.
已無心出岫,浮游天地。
wèi wèn shān zhōng hé suǒ yǒu, cǐ yì bù kān chí jì.
為問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dàn bó xiāng yī, xíng cáng zì shì, yī piàn sōng yīn wài.
淡薄相依,行藏自適,一片松陰外。
shí gēn cāng rùn, piāo piāo yuán shì qīng qì.
石根蒼潤,飄飄元是清氣。
zhǎng bàn àn gǔ quán shēng, qíng guāng liàn yàn, shī yǐng yáo huā suì.
長伴暗谷泉生,晴光瀲滟,濕影搖花碎。
zhuó zhuó bō tāo jiāng hàn lǐ, hū jiàn qīng liú rú cǐ.
濁濁波濤江漢里,忽見清流如此。
zhī shàng piáo kōng, ōu qián shā jìng, yù xǐ yōu rén ěr.
枝上瓢空,鷗前沙凈,欲洗幽人耳。
bái píng zhōu shàng, hào gē yī zhào chūn shuǐ.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一片松陰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