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須門掩柴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須門掩柴桑”全詩
轉眼年華,白發半垂領。
與鷗同一清波,風蘋月樹,又何事、浮蹤不定。
靜中省。
便須門掩柴桑,黃卷伴孤隱。
一粟生涯,樂事在瓢飲。
愛閑休說山深,有梅花處,更添個、暗香疏影。
分類: 祝英臺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祝英臺近(余老矣,賦此為猿鶴問)》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祝英臺近(余老矣,賦此為猿鶴問)》是宋代張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內容主要描述了作者年老的心境和對逝去時光的回憶。作者在春天游玩、夜晚暢飲時,感覺人雖然醉了,但萬物花開,自己的頭發卻已經有些白了。與他一起的鷗鳥在清澈的波浪中飛翔,風吹拂著蘋果樹和月亮,而他的心卻總是漂泊不定。在平靜的時光中,他常常需要關上門,獨自躲在柴桑(柴草和桑樹)之間,與黃色的卷軸為伴,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只需要一碗酒,就能找到快樂。他喜歡閑暇時說山中的深奧之處,而當他看到梅花時,更能增添一份幽香和清新的意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和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感慨和對逝去年華的思念。作者用自然的景物和自己的內心感受相結合,展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詩中的柴桑被用來象征平淡和隱逸的生活,而黃卷則代表著文化和學問。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體驗,展示了一種淡泊寧靜、追求內心自由和舒適的心態。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和寓意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追求自由和寧靜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詞以簡約細膩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和內心的景象,給人以靜謐和平和的感受,使讀者產生共鳴,引發對生命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便須門掩柴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ù yīng tái jìn yú lǎo yǐ, fù cǐ wèi yuán hè wèn
祝英臺近(余老矣,賦此為猿鶴問)
jí chūn yóu, bo yè yǐn, rén zuì wàn huā xǐng.
及春游,卜夜飲,人醉萬花醒。
zhuǎn yǎn nián huá, bái fà bàn chuí lǐng.
轉眼年華,白發半垂領。
yǔ ōu tóng yī qīng bō, fēng píng yuè shù, yòu hé shì fú zōng bù dìng.
與鷗同一清波,風蘋月樹,又何事、浮蹤不定。
jìng zhōng shěng.
靜中省。
biàn xū mén yǎn chái sāng, huáng juǎn bàn gū yǐn.
便須門掩柴桑,黃卷伴孤隱。
yī sù shēng yá, lè shì zài piáo yǐn.
一粟生涯,樂事在瓢飲。
ài xián xiū shuō shān shēn, yǒu méi huā chù, gèng tiān gè àn xiāng shū yǐng.
愛閑休說山深,有梅花處,更添個、暗香疏影。
“便須門掩柴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