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為洛陽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為洛陽客”全詩
盡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
奈何離居夜,巢鳥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冬夜寓居寄儲太祝(一作薛據詩)》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夜寓居寄儲太祝(一作薛據詩)
自為洛陽客,夫子吾知音。
盡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
奈何離居夜,巢鳥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中文譯文:
我是洛陽的客人,夫子是我知音。
盡管我竭盡全力助人,但這個時代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意。
怎么能在這個離別的夜晚,聽到巢鳥為孤獨的森林悲鳴。
我悲愁地坐在那兒,直到月亮升起,又能聽到南邊鄰居的碎車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綦毋潛在洛陽的寓居生活和他與儲太祝(或薛據)的交情。詩人自稱為洛陽的客人,但他在夫子(儲太祝或薛據)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支持。然而,這樣的知音在這個時代十分罕見。詩人痛苦地感受到夜晚的離別,同時默默承受著孤獨和憂愁,連巢鳥也為這片空虛的森林而悲鳴。在這個寂靜的冬夜,詩人不僅感到自身的無助,還能感受到南邊鄰居的碎車聲,暗示著生活的喧囂與繁忙,形成鮮明的對比。
賞析:
這首詩蘊含著對詩人境遇的愿望和對友情的贊美。詩人以洛陽客的身份自稱,暗示著他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孤獨和無助。然而,夫子(儲太祝或薛據)是他能傾訴心聲、得到理解的知音。詩人把夫子所具有的理解、幫助和支持描述為"盡義能下士",并將此與當時人們的世俗冷漠相對照。詩人以"巢鳥悲空林"表達了自身的孤獨之感,而"愁坐至月上"則揭示了他在孤獨中的憂傷。最后,詩人通過"復聞南鄰砧"一句,將自己的孤獨與外界的繁忙對比,進一步突顯了自身的無奈和困境。整首詩以簡潔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縈繞著孤獨、憂愁和無助。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友情的珍貴和寶貴。
“自為洛陽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è yù jū jì chǔ tài zhù yī zuò xuē jù shī
冬夜寓居寄儲太祝(一作薛據詩)
zì wèi luò yáng kè, fū zǐ wú zhī yīn.
自為洛陽客,夫子吾知音。
jǐn yì néng xià shì, shí rén wú cǐ xīn.
盡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
nài hé lí jū yè, cháo niǎo bēi kōng lín.
奈何離居夜,巢鳥悲空林。
chóu zuò zhì yuè shàng, fù wén nán lín zhēn.
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自為洛陽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