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波垂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波垂釣”全詩
向芙蓉城下,□□游歷。
江上沙鷗何所似,白發飄飄行客。
曠海乘風,長波垂釣,欲把珊瑚拂。
近來楊柳,卻憐渾是秋色。
日暮空想佳人,楚芳難贈,煙水分明隔。
老病孤舟天地里,惟有歌聲消得。
故國荒城,斜陽古道,可奈花狼藉。
他時一笑,似曾何處相識。
分類: 壺中天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壺中天(送趙壽父歸慶元)》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壺中天(送趙壽父歸慶元)》是宋代張炎創作的。由于詩中有一些文字缺失,我將盡力分析出完整的意思,并提供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壺中天(送趙壽父歸慶元)》
奚囊謝屐。向芙蓉城下,□□游歷。
江上沙鷗何所似,白發飄飄行客。
曠海乘風,長波垂釣,欲把珊瑚拂。
近來楊柳,卻憐渾是秋色。
日暮空想佳人,楚芳難贈,煙水分明隔。
老病孤舟天地里,惟有歌聲消得。
故國荒城,斜陽古道,可奈花狼藉。
他時一笑,似曾何處相識。
中文譯文:
放下囊籃和鞋履。朝著芙蓉城下,漫游探訪。
江上的沙鷗像什么,白發飄飄的行人。
在廣闊的海上乘風而行,長浪下垂釣,想要用手拂動珊瑚。
近來的楊柳,卻可憐地全是秋色。
太陽落下時,空想著佳人,楚芳難以贈送,煙水明明分隔著。
老病的孤舟在天地之間,只有歌聲漸漸消散。
故國的荒城,在斜陽下的古道,可奈何花朵凋零。
將來某個時候的一笑,似乎在哪里曾經相識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趙壽父回到慶元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詩中描繪了詩人的旅途景象,他放下了囊籃和鞋履,向著芙蓉城下漫游探訪,觀察著江上的沙鷗,與白發飄飄的行人相似。
詩人乘風在廣闊的海上行駛,釣魚于長浪之中,想要用手拂動珊瑚。他看到近來的楊柳已經變為秋色,感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
日暮時分,詩人空想著佳人,但楚芳(佳人的名字)難以贈送,煙水明明分隔著他們的思念。在老病的孤舟中,只有歌聲漸漸消散,寓意著歲月的消逝和生命的無常。
詩人回憶起故國的荒城,古道斜陽下,花朵凋零,表現出對故國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最后,詩人預言將來的某個時候,他們可能會再次相見,笑容中似乎有著曾經相識的痕跡。
整首詩抒發了對離別、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感慨之情,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物和自我回憶,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對比,表現出詩人對離散和歲月流轉的深切感受,同時也透露出對故國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內心的情感,展現了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長波垂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ng tiān sòng zhào shòu fù guī qìng yuán
壺中天(送趙壽父歸慶元)
xī náng xiè jī.
奚囊謝屐。
xiàng fú róng chéng xià, yóu lì.
向芙蓉城下,□□游歷。
jiāng shàng shā ōu hé suǒ shì, bái fà piāo piāo xíng kè.
江上沙鷗何所似,白發飄飄行客。
kuàng hǎi chéng fēng, cháng bō chuí diào, yù bǎ shān hú fú.
曠海乘風,長波垂釣,欲把珊瑚拂。
jìn lái yáng liǔ, què lián hún shì qiū sè.
近來楊柳,卻憐渾是秋色。
rì mù kōng xiǎng jiā rén, chǔ fāng nán zèng, yān shuǐ fèn míng gé.
日暮空想佳人,楚芳難贈,煙水分明隔。
lǎo bìng gū zhōu tiān dì lǐ, wéi yǒu gē shēng xiāo de.
老病孤舟天地里,惟有歌聲消得。
gù guó huāng chéng, xié yáng gǔ dào, kě nài huā láng jí.
故國荒城,斜陽古道,可奈花狼藉。
tā shí yī xiào, sì céng hé chǔ xiāng shí.
他時一笑,似曾何處相識。
“長波垂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