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初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犁初卸”全詩
息影斜陽下。
角上漢書何不掛。
老子近來慵跨。
煙村草樹離離。
臥看流水忘歸。
莫飲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清平樂(題倦耕圖)》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題倦耕圖)》是宋代張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一犁初卸。
息影斜陽下。
角上漢書何不掛。
老子近來慵跨。
煙村草樹離離。
臥看流水忘歸。
莫飲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農民在辛勤勞作之后的閑暇時光。他放下了手中的犁頭,站在斜陽下休息。他的視線望向遠處,希望自己的農田平安且富饒,同時也希望國家的經書能夠掛在他身旁的角上,以便他能夠學習和參考。然而,作者自稱老子,表示自己近來懶散不堪,只想靜靜地躺著看著山村的煙霧和草木。他沉浸在觀賞流水的美景中,忘卻了歸家的路。最后,他警示自己不要沉溺于山中的寧靜,以免被人嘲笑和批評。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農民的閑暇時光,展示了他對家園和國家的關切。詩中的描寫充滿了田園風光和自然景色的美感,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通過描繪農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社會安定和國家繁榮的期望。
詩中的"角上漢書何不掛"一句,表達了農民對知識的向往和求知欲望。他希望能夠隨時學習,隨時參考經書,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
作者以自稱老子的方式,表達了自己近來的懶散和消極情緒。這種自嘲的態度可能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思,也可能是對個人生活狀態的自我調侃。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農田、自然和個人心境的描繪,展示了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社會的期望。
“一犁初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tí juàn gēng tú
清平樂(題倦耕圖)
yī lí chū xiè.
一犁初卸。
xī yǐng xié yáng xià.
息影斜陽下。
jiǎo shàng hàn shū hé bù guà.
角上漢書何不掛。
lǎo zi jìn lái yōng kuà.
老子近來慵跨。
yān cūn cǎo shù lí lí.
煙村草樹離離。
wò kàn liú shuǐ wàng guī.
臥看流水忘歸。
mò yǐn shān zhōng qīng wèi, pà jiào xǐ ěr rén zhī.
莫飲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一犁初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