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回頭看墮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用回頭看墮甑”全詩
底須共、紅塵爭道,頓荒松菊。
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
又安知、幕下有詞人,歸心速。
書尚在,憐魚腹。
珠何處,驚魚目。
且依然詩思,灞橋人獨。
不用回頭看墮甑,不愁抱石疑非玉。
忽一聲、長嘯出山來,黃粱熟。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滿江紅》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是宋代張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
近日衰遲,但隨分、蝸涎自足。
底須共、紅塵爭道,頓荒松菊。
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
又安知、幕下有詞人,歸心速。
書尚在,憐魚腹。
珠何處,驚魚目。
且依然詩思,灞橋人獨。
不用回頭看墮甑,不愁抱石疑非玉。
忽一聲、長嘯出山來,黃粱熟。
譯文:
近來時光衰頹,只顧自慰于微不足道的成就。
底層的人們與塵世爭斗,忽略了荒落的松樹和菊花。
雄心壯志已經消磨殆盡,美好的聲音可能只是溝渠中的木頭。
又怎么會知道,宮廷中是否還有真正的詩人,我的歸心匆忙。
我的書尚在,可憐那些魚肚中的明珠。
明珠在何處,驚擾了魚兒的眼睛。
我仍然有著詩意,我是孤獨的灞橋人。
不必回頭看那破碎的陶罐,不用擔心擁抱的石頭并非玉石。
突然一聲長嘯從山中傳來,黃粱已經煮熟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現實境遇的失望和對詩人身份的思考。作者感嘆近來時光的衰頹,自嘲地說自己只顧于微不足道的成就而自我慰藉。他指出紅塵中的人們爭斗得太過激烈,忽視了大自然中荒落的景象,如松樹和菊花。作者感到壯志已經消磨殆盡,認為美好的聲音可能只是虛幻的,不如溝渠中的木頭實在。他對宮廷中是否還有真正的詩人心懷疑慮,自己的歸心也變得匆忙。
然而,盡管如此,作者仍然保留著詩意,他自稱為孤獨的灞橋人,繼續堅守著詩人的身份和思維。他不再回頭看那些破碎的陶罐,不再擔心自己抱著的石頭可能并非真正的玉石。最后,作者聽到了一聲長嘯,象征著黃粱已經煮熟,意味著美好的時光即將到來。
整首詩詞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和對詩人身份的堅持。作者感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追逐和爭斗,對詩人的追求和理想產生了一定的質疑。然而,作者仍然堅守著自己內心的詩意,執著于創作,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不用回頭看墮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滿江紅
jìn rì shuāi chí, dàn suí fēn wō xián zì zú.
近日衰遲,但隨分、蝸涎自足。
dǐ xū gòng hóng chén zhēng dào, dùn huāng sōng jú.
底須共、紅塵爭道,頓荒松菊。
zhuàng zhì yǐ huāng yí shàng lǚ, zhèng yīn kǒng shì gōu zhōng mù.
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
yòu ān zhī mù xià yǒu cí rén, guī xīn sù.
又安知、幕下有詞人,歸心速。
shū shàng zài, lián yú fù.
書尚在,憐魚腹。
zhū hé chǔ, jīng yú mù.
珠何處,驚魚目。
qiě yī rán shī sī, bà qiáo rén dú.
且依然詩思,灞橋人獨。
bù yòng huí tóu kàn duò zèng, bù chóu bào shí yí fēi yù.
不用回頭看墮甑,不愁抱石疑非玉。
hū yī shēng cháng xiào chū shān lái, huáng liáng shú.
忽一聲、長嘯出山來,黃粱熟。
“不用回頭看墮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