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此山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招提此山頂”全詩
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
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招請山頂上的禪院,
下界無人知曉。
塔的影子懸掛在清漢之間,
鐘聲與白云共鳴。
觀察空靈而寧靜的室內,
行走道路時眾多香火燃燒。
暫停西來的旅程,
人間與天界的日子尚未黃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靈隱寺山頂禪院的景色與氛圍。禪院位于山頂,遠離塵囂,因此下界的人們并不知曉。在這里,塔的倒影隨著清漢江水的流動而搖曳,鐘聲在白云中回蕩。禪院內安靜而空靈,被香火所熏熄。詩人暫停了前行的旅程,停留在這高山之上,天地間的光明依然未曾消散。
賞析:
這首詩以簡約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靈隱寺山頂禪院的景色與氛圍。詩人通過塔影與鐘聲襯托出禪院的神秘與寂靜,進而表現出禪宗修行的境界。雖然地處山頂,遠離人煙,但禪院依然吸引了眾多虔誠而虔敬的信眾,他們燃燒香火,體驗寧靜與虔誠。詩人選擇了在西來之時駐足,暫時忘卻行程,表達出他對禪院的欽佩與感激之情。最后的一句“人天日未曛”,暗示了禪修者心無旁騖,舍去紛擾,心智仍未被塵世所遮蔽。整首詩氛圍清新而寧靜,給人一種靜謐、超脫的感覺。
“招提此山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íng yǐn sì shān dǐng chán yuàn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zhāo tí cǐ shān dǐng, xià jiè bù xiāng wén.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
tǎ yǐng guà qīng hàn, zhōng shēng hé bái yún.
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云。
guān kōng jìng shì yǎn, háng dào zhòng xiāng fén.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
qiě zhù xī lái jià, rén tiān rì wèi xūn.
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招提此山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