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行人應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贈行人應發”全詩
隔水笛聲那得到,斜日空明絕壁。
半樹籬邊,一枝竹外,冷艷凌蒼雪。
淡然相對,萬花無此清杰。
還念庾嶺幽情,江南聊折,贈行人應發。
寂寂西窗閑弄影,深夜寒燈明滅。
且浸芳壺,休簪短帽,照見蕭蕭發。
幾時歸去,郎吟湖上香月。
分類: 壺中天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壺中天(白香巖和東坡韻賦梅)》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壺中天(白香巖和東坡韻賦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炎。下面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苔根抱古,透陽春、挺挺林間英物。
隔水笛聲那得到,斜日空明絕壁。
半樹籬邊,一枝竹外,冷艷凌蒼雪。
淡然相對,萬花無此清杰。
還念庾嶺幽情,江南聊折,贈行人應發。
寂寂西窗閑弄影,深夜寒燈明滅。
且浸芳壺,休簪短帽,照見蕭蕭發。
幾時歸去,郎吟湖上香月。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壺中天的景象。詩人觀察壺中的自然景物,感嘆其中的美麗與清新。詩中描繪了在陽光下閃耀的青苔、挺立的枝葉以及樹籬和竹子的冷艷。詩人以淡然的心態與這些景物相對,認為它們比萬花還要清秀出眾。詩人還回憶起庾嶺的幽情,以及江南的風景,將這份情感贈予行人。夜晚,詩人在寂靜的西窗前玩弄影子,深夜中的寒燈明滅。最后,詩人提到要將自己沉浸在芳香的壺中,摘下短帽,讓頭發自由飄逸。他思念著何時能夠歸去,像郎吟唱湖上的芬芳月色。
賞析:
這首詩以壺中天為題材,通過對壺中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追求。詩中的青苔、枝葉、樹籬和竹子等景物形象鮮明,給人以清新、靜謐的感覺。詩人以淡然的態度與這些景物相對,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他回憶起庾嶺的幽情和江南的風景,將這份情感贈予行人,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夜晚的場景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氛圍,寒燈明滅的描寫增加了一絲神秘感。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希望能夠摘下束縛自己的短帽,沉浸在芳香的壺中。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對心靈自由的追求和憧憬。
“贈行人應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ng tiān bái xiāng yán hé dōng pō yùn fù méi
壺中天(白香巖和東坡韻賦梅)
tái gēn bào gǔ, tòu yáng chūn tǐng tǐng lín jiān yīng wù.
苔根抱古,透陽春、挺挺林間英物。
gé shuǐ dí shēng nà de dào, xié rì kōng míng jué bì.
隔水笛聲那得到,斜日空明絕壁。
bàn shù lí biān, yī zhī zhú wài, lěng yàn líng cāng xuě.
半樹籬邊,一枝竹外,冷艷凌蒼雪。
dàn rán xiāng duì, wàn huā wú cǐ qīng jié.
淡然相對,萬花無此清杰。
hái niàn yǔ lǐng yōu qíng, jiāng nán liáo zhé, zèng xíng rén yīng fā.
還念庾嶺幽情,江南聊折,贈行人應發。
jì jì xī chuāng xián nòng yǐng, shēn yè hán dēng míng miè.
寂寂西窗閑弄影,深夜寒燈明滅。
qiě jìn fāng hú, xiū zān duǎn mào, zhào jiàn xiāo xiāo fā.
且浸芳壺,休簪短帽,照見蕭蕭發。
jǐ shí guī qù, láng yín hú shàng xiāng yuè.
幾時歸去,郎吟湖上香月。
“贈行人應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