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書縮地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書縮地符”全詩
尋思認得無。
醉歸來、事已模糊。
忽對畫圖如夢寐,又因甚、下清都。
拍手笑相呼。
應書縮地符。
恐人間、天上同途。
隔水一聲何處笛,正月滿、洞庭湖。
分類: 南樓令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南樓令(題聚仙圖)》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樓令(題聚仙圖)》是宋代張炎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宴會過后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在喧囂繁忙的現實世界中追求心靈寄托和超凡境界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曾記宴蓬壺。
尋思認得無。
醉歸來、事已模糊。
忽對畫圖如夢寐,又因甚、下清都。
拍手笑相呼。
應書縮地符。
恐人間、天上同途。
隔水一聲何處笛,正月滿、洞庭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方式,通過描繪作者在宴會后的心境,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藝術的追求。
詩的開頭,"曾記宴蓬壺",描述了作者曾經參加過宴會的場景。接著,"尋思認得無"表達了作者對過往的回憶不甚清晰,仿佛一切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醉歸來、事已模糊"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心境。
接下來的幾句詩,"忽對畫圖如夢寐,又因甚、下清都",描繪了作者在看著一幅畫圖時,心境宛如在夢中一般。作者在與畫圖交流的過程中,似乎能感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美妙感覺。"拍手笑相呼"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和對藝術的贊嘆。
隨后的幾句,"應書縮地符",作者提到了縮地符,這是道教中用來實現瞬間移動的法寶。這里的"應書"可以理解為作者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種超凡的能力,超越塵世的束縛。"恐人間、天上同途"則表達了作者的渴望,希望能夠與天上的仙人一樣自由自在。
最后兩句詩,"隔水一聲何處笛,正月滿、洞庭湖",通過描繪洞庭湖上傳來的笛聲,表現出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感受。這里的"隔水"可以理解為作者心靈與自然之間存在一種隔閡,但通過這聲音的傳遞,作者仍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正月滿、洞庭湖"則暗示了一個新的開始,寓意著希望和新的生機。
整首詩通過對宴會、藝術、超脫塵世和自然之美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超凡境界的向往和對內心寄托的追求。它展現了宋代文人追求閑適、超脫塵世的情感特點,以及對藝術、自然的熱愛和贊美。
“應書縮地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lóu lìng tí jù xiān tú
南樓令(題聚仙圖)
céng jì yàn péng hú.
曾記宴蓬壺。
xún sī rèn de wú.
尋思認得無。
zuì guī lái shì yǐ mó hu.
醉歸來、事已模糊。
hū duì huà tú rú mèng mèi, yòu yīn shén xià qīng dōu.
忽對畫圖如夢寐,又因甚、下清都。
pāi shǒu xiào xiāng hū.
拍手笑相呼。
yīng shū suō dì fú.
應書縮地符。
kǒng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tóng tú.
恐人間、天上同途。
gé shuǐ yī shēng hé chǔ dí, zhēng yuè mǎn dòng tíng hú.
隔水一聲何處笛,正月滿、洞庭湖。
“應書縮地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