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相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多少相思”全詩
轉首十年,旅愁無數。
此日重逢,故人猶記舊游否。
雨今云古。
更秉燭、渾疑夢語。
袞袞登臺,嘆野老、白頭如許。
歸去。
問當初鷗鷺。
幾度西湖霜露。
漂流最苦。
便一似、斷蓬飛絮。
情可恨、獨棹扁舟,浩歌向、清風來處。
有多少相思,都在一聲南浦。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長亭怨(別陳行之)》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亭怨(別陳行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炎。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長亭怨(別陳行之)
跨匹馬、東瀛煙樹。
轉首十年,旅愁無數。
此日重逢,故人猶記舊游否。
雨今云古。
更秉燭、渾疑夢語。
袞袞登臺,嘆野老、白頭如許。
歸去。
問當初鷗鷺。
幾度西湖霜露。
漂流最苦。
便一似、斷蓬飛絮。
情可恨、獨棹扁舟,浩歌向、清風來處。
有多少相思,都在一聲南浦。
譯文:
我騎在匹馬上,望著東方瀛洲的煙樹。
轉過頭已是十年,旅途中的憂愁無數。
今天重逢,故人是否還記得我們的舊游?
現在的雨,承載了古時的云。
我手持燭光,心中猶如迷夢般困惑。
站在高臺上,嘆息歲月如流,白發如許。
我將要歸去。
問問當初的鷗鷺,
曾經多少次經歷了西湖上的霜露?
漂泊流離最辛苦。
就像是斷蓬飄絮般無依無靠。
情感可恨,我獨自駕著扁舟,在廣闊的江湖中高歌,
迎接清風吹來的地方。
有多少相思之情,都在南浦的一聲呼喚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游子離別后的怨念之情。詩人在馬上眺望東方的煙樹,回首已是十年,旅途中的憂愁無數。然而,當他與故人再次相逢時,他不確定對方是否還記得他們曾經一起的往事。現在的雨水使他感到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時光之中,他手持燭光,心中充滿困惑。登上高臺,他嘆息歲月的流逝,白發如雪。他即將歸去,心中充滿了對曾經的鷗鷺和西湖霜露的懷念。他感嘆漂泊流離的辛苦,形容自己如同斷蓬飄絮,無依無靠。然而,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獨自駕著扁舟,在江湖中高歌,向著清風吹來的地方前行。他感慨地說,有多少相思之情,都在南浦的一聲呼喚中。
這首詩詞以離別和懷舊為主題,表達了游子在漂泊中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他對舊日情誼的珍視和對歸鄉的渴望。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故鄉的眷戀。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通過對古今、現實與夢境、旅途與歸鄉的對比,增強了對離別和歸鄉之情的感受力。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清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有多少相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tíng yuàn bié chén xíng zhī
長亭怨(別陳行之)
kuà pǐ mǎ dōng yíng yān shù.
跨匹馬、東瀛煙樹。
zhuǎn shǒu shí nián, lǚ chóu wú shù.
轉首十年,旅愁無數。
cǐ rì chóng féng, gù rén yóu jì jiù yóu fǒu.
此日重逢,故人猶記舊游否。
yǔ jīn yún gǔ.
雨今云古。
gèng bǐng zhú hún yí mèng yǔ.
更秉燭、渾疑夢語。
gǔn gǔn dēng tái, tàn yě lǎo bái tóu rú xǔ.
袞袞登臺,嘆野老、白頭如許。
guī qù.
歸去。
wèn dāng chū ōu lù.
問當初鷗鷺。
jǐ dù xī hú shuāng lù.
幾度西湖霜露。
piāo liú zuì kǔ.
漂流最苦。
biàn yī sì duàn péng fēi xù.
便一似、斷蓬飛絮。
qíng kě hèn dú zhào piān zhōu, hào gē xiàng qīng fēng lái chù.
情可恨、獨棹扁舟,浩歌向、清風來處。
yǒu duō shào xiāng sī, dōu zài yī shēng nán pǔ.
有多少相思,都在一聲南浦。
“有多少相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