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日識巢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堯日識巢由”全詩
魚樂隨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雞犬,堯日識巢由。
歸客衡門外,仍憐返景幽。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題沈東美員外山池》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沈東美員外山池》
綦毋潛
仙郎偏好道,
鑿沼象瀛洲。
魚樂隨情性,
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雞犬,
堯日識巢由。
歸客衡門外,
仍憐返景幽。
中文譯文:
題沈東美員外山池
仙郎偏好道,
鑿沼象瀛洲。
魚樂隨情性,
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雞犬,
堯日識巢由。
歸客衡門外,
仍憐返景幽。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寧靜的山水景觀。詩人以一種飄逸自在的筆調表達了他對自然和清靜生活的向往。
詩的前四句描述了一個由人工鑿成的湖泊,宛如象征著神仙居住的海島。詩人通過寫魚兒隨心所欲地游弋在湖泊中,以及船只任由自由行駛,傳達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
接下來的兩句引用了歷史故事中的人物,秦人能辨別雞和犬的品種,堯日能夠辨別鳥巢的所屬者。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展現了古代智慧和眼力,也暗示了自己對于細節的敏銳觀察。
最后兩句詩以“歸客衡門外”為開頭,切入到現實的情景中。詩人離開了這個幽靜的景致,但他依然懷念著那返樸歸真、幽深靜謐的美景。
整首詩以簡約明快而不失深情的語言,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相融。它傳遞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歌頌,同時也表達了離別后的留戀之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和巧妙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堯日識巢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ěn dōng měi yuán wài shān chí
題沈東美員外山池
xiān láng piān hǎo dào, záo zhǎo xiàng yíng zhōu.
仙郎偏好道,鑿沼象瀛洲。
yú lè suí qíng xìng, chuán xíng rèn qù liú.
魚樂隨情性,船行任去留。
qín rén biàn jī quǎn, yáo rì shí cháo yóu.
秦人辨雞犬,堯日識巢由。
guī kè héng mén wài, réng lián fǎn jǐng yōu.
歸客衡門外,仍憐返景幽。
“堯日識巢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