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底光陰鬢未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篷底光陰鬢未華”全詩
篷底光陰鬢未華。
停短棹,艤平沙。
流來恐是杏壇花。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漁歌子》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歌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炎。根據您提供的信息,詩詞的內容部分缺失,因此無法提供完整的中文譯文和詩意。然而,我可以對現有的詩句進行簡要賞析。
詩句中描述了一幅漁船上的景象。詩人說:"□□□□□浮家。"這部分內容缺失,無法準確翻譯。接下來的兩句詩寫道:"篷底光陰鬢未華。停短棹,艤平沙。"這里表達了時間的匆忙和流逝。"篷底光陰鬢未華"意味著時間如同光陰之華,已經漸漸逝去,而人的鬢發卻尚未斑白。"停短棹,艤平沙"描繪了漁船在平靜的沙灘上停留,船槳擱置在沙灘上,靜靜地等待著下一次出海。
最后一句詩寫道:"流來恐是杏壇花。"這里的意思需要根據前文進行推測。"流來"可能指的是水流,而"杏壇花"則是一種花的名稱。這句詩可能暗示著漁船漂流的方向或者景象,可能是在某個季節,河流或海洋上漂浮著杏壇花,營造出一種美麗的景色。
總的來說,雖然缺失了一部分內容,但《漁歌子》展現了漁船上的景象和時間的流逝。詩人通過描繪漁船停在沙灘上等待下一次出海,以及可能漂流的水中飄落的杏壇花,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自然景觀的感慨。
“篷底光陰鬢未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gē zǐ
漁歌子
fú jiā.
□□□□□浮家。
péng dǐ guāng yīn bìn wèi huá.
篷底光陰鬢未華。
tíng duǎn zhào, yǐ píng shā.
停短棹,艤平沙。
liú lái kǒng shì xìng tán huā.
流來恐是杏壇花。
“篷底光陰鬢未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