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無人溪鳥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外無人溪鳥飛”全詩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分類:
作者簡介(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過融上人蘭若(一作孟浩然詩)》綦毋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過融上人蘭若(一作孟浩然詩)》
中文譯文:登上融化寺時(也稱為蘭若),山頂的禪室懸掛著僧人的衣裳,窗外沒有人影只有溪鳥飛翔。黃昏時分還只走到半山路,卻能聽到鐘聲飄蕩于翠綠之間。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登上融化寺(蘭若寺)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氛圍。詩中的禪室掛滿了僧人的衣裳,寺廟的窗外只有溪鳥在飛翔,形容了這個寺廟寧靜幽雅的環境。在黃昏時分,作者只走到半山路,卻能聽到鐘聲在山間回蕩,象征著此處的寺廟正在齋戒、打坐或誦讀經文。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寺廟的景色和寺廟生活的向往和欣賞。
賞析:這首詩以簡約的筆墨展現了寺廟的景色和氛圍,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通過描寫禪室上掛著僧人衣裳,窗外溪鳥飛翔的景象,營造了山中的寧靜與舒適。詩中黃昏半在下山路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山上雄偉壯麗的景色和隱居者尚未歸來的寂靜。最后一句“卻聽鐘聲連翠微”,巧妙地描繪了遠處鐘聲回蕩的情景,也表達了作者對寺廟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整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山寺的欣賞和渴望,使讀者也仿佛置身于靜謐的山寺之中。
“窗外無人溪鳥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róng shàng rén lán rě yī zuò mèng hào rán shī
過融上人蘭若(一作孟浩然詩)
shān tóu chán shì guà sēng yī, chuāng wài wú rén xī niǎo fēi.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huáng hūn bàn zài xià shān lù, què tīng zhōng shēng lián cuì wēi.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窗外無人溪鳥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