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黃昏杏花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上黃昏杏花寒”全詩
斜月小欄干。
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間。
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翻譯及注釋
翻譯
黃昏時登樓而望,只見杏花在微寒中開放,一鉤斜月映照著小樓的欄桿。一雙燕子歸來,兩行大雁北飛,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號角聲。
華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風中,默默無語,閑愁萬種。也應像往日一樣,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注釋
①闌干:即欄桿。
②畫角:有彩繪的號角。
③綺窗:雕鏤花紋的窗子。
④“盈盈”二句:謂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水波動貌。
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創作背景
宋代地方官妓隸屬于“樂營”,也稱“營妓”。長官每有宴會,輒召官妓歌舞侑酒,應客與她們接觸多了,往往會產生感情。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一錄此詞,謂阮閱“嘗為錢唐幕官,眷一營技,罷官去,后作此詞寄之”。胡與阮時代相及而稍后,其《叢話》即因際問《詩總》(后改稱《詩話總龜》)而繼作,于《前集》序中明言之。所云阮作此詞情事,當可信。
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賞析
起首兩句以形象鮮明的筆觸繪出了一幅早春圖:春寒料峭,杏花初綻,繡樓欄桿,夕陽斜月。這是景物描寫,它暗寫了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為人物勾出了一個典型環境。聯系上下文,讀者從這環境烘托中可以看到:一位思婦在早春二月杏花初綻之時,迎著料峭的春寒,登上色彩綺麗的繡樓,倚在欄桿旁,看著落日晚霞飛舞、斜月冉冉升起。她靜靜地觀看眼前景,默默地思念遠方征人。這幽靜、凄寒的典型環境,正暗暗地烘托出一個憂思難奈的人物情態。黃昏,指登樓時刻;杏花寒,謂登樓季節。據《花候考》,雨水這個節氣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時當二月。但這里兼有描寫環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顯出幽美。詞人獨上層樓,極目天涯,無邊思緒,自會油然而生。何況登樓之際,春寒料峭,暮色蒼芒,一鉤斜月,映照欄干,這種環境,多么使人感到孤單凄涼。下面三句,寫登樓所見所聞。“一雙燕子,兩行征雁”,含意深長。燕本雙飛,雁慣合群,特寫“一雙”、“兩行”,反襯詞人此際的孤獨。耳邊還傳來城上的畫角聲,心情之凄楚,可以想見。上片寫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見人。
下片由寫景到抒情。此情是懷人之情,懷人又從懸想對方著筆。“綺窗”,謂雕飾華美的窗欞。唐王維《扶南曲歌辭》云“朝日照綺窗,佳人坐臨鏡”,把佳人與綺窗分作兩句,意境優美;阮閱此詞則將綺窗與人合并一起,徑稱“綺窗人”,語言更加濃縮,形象更加鮮明。仿佛詞人從這熟悉的華美的窗口透視進去,只見其人亭亭玉立于春風之中,悄然無語。這里的“無語”,實際上就是深思:“春閑”,實際上是春愁。就中可以看出.窗內人是一個深于情的女子。結尾兩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渭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前面著以“也應似舊”…句,詞情頓然跳出實境,轉作冥想之筆。
作者在上下闋的末三句分別寫燕子成雙,大雁成群,皆是實寫所見。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狀美人黛眉,則是作者想象的虛景。雙燕、雁陣反襯出獨身一人,秋水、春山突出詞人對佳人的懷思。這兩處的手法前人也用,并不新奇。但所用的章法結構極有意思。徐培均指出,歇拍“前兩句對起,后一句單收,似《浣溪沙》的后片,形成不穩定感,易于過渡”。而結拍首句不對稱,后二句對稱,正好與歇拍相反。這種結構在韻律上有所更張,增加了全詞的活潑感。
“樓上黃昏杏花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ǎn ér mèi
眼兒媚
lóu shàng huáng hūn xìng huā hán.
樓上黃昏杏花寒。
xié yuè xiǎo lán gàn.
斜月小欄干。
yī shuāng yàn zi, liǎng xíng zhēng yàn, huà jiǎo shēng cán.
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qǐ chuāng rén zài dōng fēng lǐ, sǎ lèi duì chūn jiān.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間。
yě yīng shì jiù, yíng yíng qiū shuǐ, dàn dàn chūn shān.
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樓上黃昏杏花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