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桑何以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桑何以衣”全詩
閑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窮老一頹舍,棗多桑樹稀。
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
斜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分類: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野田黃雀行》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田黃雀行》是唐代儲光羲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幅野田黃雀的活潑形象,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界物質匱乏及老年生活的憂慮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反映了追求豐衣足食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嘖嘖野田雀,不知軀體微。
閑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窮老一頹舍,棗多桑樹稀。
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
斜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自然景象描寫:詩中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野田中活躍的黃雀,它們在深蒿叢中自由穿梭,爭食爭飛。這一描寫使整首詩詞呈現出一片自然的景象和活力。
2.物質匱乏的憂慮:詩中描繪了一幅農田貧瘠的圖景,老年人生活困苦,房屋頹敗,棗樹多而桑樹稀少,它們缺乏了食物和衣物的保障。這種物質匱乏給人以深深的憂慮感。
3.渴望衣食豐足:詩人表達了對于物質匱乏的渴望,盡管沒有棗子可以吃,但至少還能維持生活;然而,沒有桑樹將沒有絲綢可用于衣物。詩中渴望衣食豐足的情感也是作者對生活現實的深深憂慮。
4.對現實困境的無奈:詩中直白地表達了作者對追求物質生活的無奈。短暫的享受之后,依然要面對貧瘠的土地和困苦的生活。作者的內心感受與渴望有著巨大的反差,歌頌了現實的不容易,表達了對生活現實的無奈和抱怨。
通過這首詩詞,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思考,以及對于物質生活的渴望與困境兩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它既能引發人對自然景物的關注和感悟,又可以引發人對現實困境的思考和反思。
“無桑何以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tián huáng què xíng
野田黃雀行
zé zé yě tián què, bù zhī qū tǐ wēi.
嘖嘖野田雀,不知軀體微。
xián chuān shēn hāo lǐ, zhēng shí fù zhēng fēi.
閑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qióng lǎo yī tuí shě, zǎo duō sāng shù xī.
窮老一頹舍,棗多桑樹稀。
wú zǎo yóu kě shí, wú sāng hé yǐ yī.
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xiāo tiáo kōng cāng mù, xiāng yǐn shí lái guī.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
xié lù qǐ bù jié, zhǔ tián qǐ bù féi.
斜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shuǐ cháng lù qiě huài, cè cè yǔ xīn wéi.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無桑何以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