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猿啼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嶺猿啼月”全詩
畫轂走,香塵起。
冠壓花枝馳萬騎。
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鰲山對。
當年曾看天顏醉。
御杯舉,歡聲沸。
時節雖同悲樂異。
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歸淚。
分類: 青玉案
作者簡介(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覺范,自號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于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后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青玉案》惠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青玉案》
作者:惠洪(宋代)
凝祥宴罷聞歌吹,
畫轂走,香塵起。
冠壓花枝馳萬騎,
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鰲山對。
當年曾看天顏醉,
御杯舉,歡聲沸。
時節雖同悲樂異,
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歸淚。
中文譯文:
宴會結束后,聽到歌聲和樂器聲響起,
華麗的馬車啟動,香塵四起。
身穿華冠的人馬飛馳,花枝在冠上壓住,仿佛萬騎奔騰。
馬匹行駛,燈火熙熙,鳳樓的簾子卷起,陸地和海洋上的鰲山相對。
當年曾經看到過君王的容顏,并為之陶醉。
舉起御酒杯,歡聲喧嘩。
盡管時節相同,但悲喜各異,
海風吹動著夢境,嶺上猿猴啼叫著月亮,一夜思念家鄉的淚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宴會結束后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時刻的回憶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通過描寫宴會的繁華景象,如畫轂行駛、香塵飛揚等,展示了宴會上的喜慶和熱鬧氣氛。華冠馬行,象征著宴會上貴族階層的繁榮和富貴。鳳樓簾卷,海陸相對,展示了壯麗的景色和宴會的規模之大。
接著,詩人回憶起過去曾經親眼見到君王的容顏,以及與君王一同歡慶的場景,表達了對過去榮光的懷念和對君王的敬仰。御杯舉,歡聲沸,表現了當時宴會的歡樂氛圍。
然而,盡管時間流轉,現在的時節卻與過去的心境不同,時節雖同卻悲喜各異。這里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離別之情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海風吹動夢境,嶺上猿啼月,表現了詩人在異鄉的夜晚,因思念家鄉而流下的思歸之淚。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宴會的繁華和君王的榮光,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對人生變遷和離別的感慨和哀思。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使得詩詞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
“嶺猿啼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yù àn
青玉案
níng xiáng yàn bà wén gē chuī.
凝祥宴罷聞歌吹。
huà gǔ zǒu, xiāng chén qǐ.
畫轂走,香塵起。
guān yā huā zhī chí wàn qí.
冠壓花枝馳萬騎。
mǎ xíng dēng nào, fèng lóu lián juǎn, lù hǎi áo shān duì.
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鰲山對。
dāng nián céng kàn tiān yán zuì.
當年曾看天顏醉。
yù bēi jǔ, huān shēng fèi.
御杯舉,歡聲沸。
shí jié suī tóng bēi lè yì.
時節雖同悲樂異。
hǎi fēng chuī mèng, lǐng yuán tí yuè, yī zhěn sī guī lèi.
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歸淚。
“嶺猿啼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