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澗步虛聲里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澗步虛聲里度”全詩
信拄杖、穿云去。
碧澗步虛聲里度。
疏林小寺,遠山孤渚,獨倚闌干處。
別來無幾春還暮。
空記當時錦囊句。
南北東西知幾許。
相思難寄,野航蓑笠,獨釣巴江雨。
分類: 青玉案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青玉案(和賀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諸公)》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青玉案(和賀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諸公)》是宋代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年時江上垂楊路,
信拄杖、穿云去。
碧澗步虛聲里度,
疏林小寺,遠山孤渚,
獨倚闌干處。
別來無幾春還暮,
空記當時錦囊句。
南北東西知幾許,
相思難寄,野航蓑笠,
獨釣巴江雨。
中文譯文:
在那年的時光,江邊有一條垂柳的小路,
我手拄著拐杖,穿越云霧而去。
在碧澗的溪水聲中踏步前行,
經過稀疏的林木和小寺廟,
遠山孤立在水中的孤渚上,
我獨自依靠在欄桿旁。
別離后不過是幾個春天,而夜幕又降臨,
只空留下那些當初藏在錦囊中的語句。
無論南北東西,我又能知曉多少,
思念之情難以寄托,我如野航一般戴著草帽,
獨自在巴江中垂釣雨中。
詩意和賞析:
《青玉案(和賀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諸公)》描繪了一個離別后的孤獨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行走在江邊的垂柳小路上,手拄拐杖,穿越云霧而去,給人一種離別的意象。他穿過碧澗,聽著虛幻的溪水聲,經過稀疏的林木和小寺廟,遠遠看到山峰和孤立在水中的孤渚,獨自依靠在欄桿旁,表達了他在異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詩中提到別離后經過的幾個春天,夜幕降臨時,只有記憶中當初藏在錦囊中的語句,這些語句成為了他唯一的慰藉。詩人表示,無論身在南方還是北方,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他都能感受到思念之情的無法寄托。他如同一個孤獨的航行者,戴著草帽,獨自垂釣著下著雨的巴江。
整首詩以離別之情和思鄉之思為主題,通過描繪詩人的行走和環境景物來表達內心的孤獨和無法寄托的思念之情。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對比,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構建,傳達了一種深沉而內斂的離愁別緒。
“碧澗步虛聲里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yù àn hé hè fāng huí qīng yù àn jì guǒ shān zhū gōng
青玉案(和賀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諸公)
nián shí jiāng shàng chuí yáng lù.
年時江上垂楊路。
xìn zhǔ zhàng chuān yún qù.
信拄杖、穿云去。
bì jiàn bù xū shēng lǐ dù.
碧澗步虛聲里度。
shū lín xiǎo sì, yuǎn shān gū zhǔ, dú yǐ lán gān chù.
疏林小寺,遠山孤渚,獨倚闌干處。
bié lái wú jǐ chūn hái mù.
別來無幾春還暮。
kōng jì dāng shí jǐn náng jù.
空記當時錦囊句。
nán běi dōng xī zhī jǐ xǔ.
南北東西知幾許。
xiāng sī nán jì, yě háng suō lì, dú diào bā jiāng yǔ.
相思難寄,野航蓑笠,獨釣巴江雨。
“碧澗步虛聲里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