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滿郊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鐵騎滿郊畿”全詩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作者簡介(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于西湖畔棲霞嶺。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翻譯及注釋
翻譯
登樓遠望中原,只見在一片荒煙籠罩下,仿佛有許多城郭。想當年啊!花多得遮住視線,柳多掩護著城墻,樓閣都是雕龍砌鳳。萬歲山前、蓬壺殿里,宮女成群,歌舞不斷,一派富庶升平氣象。而現在,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亂頻仍,風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士兵在哪里?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尸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中原。然后歸來,重游黃鶴樓,以續今日之游興。
注釋
⑴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瑋飛升于此,后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
⑵萬歲山:即萬歲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間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財。據洪邁《容齋三筆》說:“(萬歲)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閣不可殆記。“
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宮室壯麗,富庶繁華。
⑶鐵騎:指金國軍隊。郊畿:指汴京所在處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國鐵浮屠重甲騎兵。
⑷風塵:指戰亂。杜甫《贈別賀蘭铦》:“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風塵惡,是說敵人占領中原,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⑸膏:滋潤,這里做被動詞。鋒:兵器的尖端。鍔:劍刃。《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這兩句是說兵士們在哪兒呢?他們(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尖端(意為被刀劍擊中而死亡)。
⑹溝壑:溪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這兩句是說老百姓在哪兒呢?他們已因饑寒交迫而死,被丟在溪谷中了。
⑺纓:繩子。請纓,請求殺敵立功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河洛:黃河、洛水。這里泛指中原。這句是說哪一天能向皇帝請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領精銳部隊,揮鞭渡過長江,收復中原。
⑻漢陽:今湖北武漢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詞下面,并有謝升孫、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賞析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滿江紅·怒發沖冠》略早,寫于南宋紹興四年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軍出征。由于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詞。
這首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據《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余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壺是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于此,專供皇室游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郊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士浴血奮戰,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愿——領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我河山。這兩句引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云云,正見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上的轉變根源卻在于內容,在于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鐵騎滿郊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dēng huáng hè lóu yǒu gǎn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yáo wàng zhōng yuán, huāng yān wài xǔ duō chéng guō.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xiǎng dāng nián huā zhē liǔ hù, fèng lóu lóng gé.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wàn suì shān qián zhū cuì rào, péng hú diàn lǐ shēng gē zuò.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dào ér jīn tiě qí mǎn jiāo jī, fēng chén è.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bīng ān zài? gāo fēng è.
兵安在?膏鋒鍔。
mín ān zài? tián gōu hè.
民安在?填溝壑。
tàn jiāng shān rú gù, qiān cūn liáo luò.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hé rì qǐng yīng tí ruì lǚ, yī biān zhí dù qīng hé luò.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què guī lái zài xù hàn yáng yóu, qí huáng hè.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鐵騎滿郊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