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更相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親戚更相誚”全詩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分類: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田家即事》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田家即事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中文譯文:
農田的景象變化日益明顯,蒲葉已經長出來了,杏花也已經開了。老農人要看到這一切,不愿違背天時。迎著早晨的陽光起床給牛喂飯,然后趕著耕作去東菑。蚯蚓爬出土里,田烏跟著我一起飛翔。一群烏鴉圍繞著啄食,發出饑餓的聲音。我內心多么同情和痛惜,看到這兩種情景都讓我傷心。于是我分一部分食物給田烏,日暮時將空筐帶回去。親戚們惡意地嘲笑著,但我心意始終不會改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農田的景象和農民的情感。作者以簡潔而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田地的變化和動態,如蒲葉的生長和杏花的開放。農民感受到這些自然變化,他們珍視天時,按時進行農事。詩中還描繪了農民起早貪黑的辛勤勞作,他們喂牛耕地,與自然和諧相處。蚯蚓和田烏的形象給予了農田生命力和活力。然而,詩中也流露出農民的困境和不易,群合的烏鴉啄食聲饑餓的象征,暗示農民的貧困和辛勞。不過,盡管面對困境和嘲笑,作者表現出了決心和堅持。他愿意分享食物給田烏,表達了對自然生態的關懷和對良知道德的堅守。整首詩揭示了農民對自然的敬畏和勤勞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堅守本心的價值觀。
“親戚更相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án jiā jí shì
田家即事
pú yè rì yǐ zhǎng, xìng huā rì yǐ zī.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lǎo nóng yào kàn cǐ, guì bù wéi tiān shí.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yíng chén qǐ fàn niú, shuāng jià gēng dōng zāi.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qiū yǐn tǔ zhōng chū, tián wū suí wǒ fēi.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qún hé luàn zhuó zào, áo áo rú dào jī.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wǒ xīn duō cè yǐn, gù cǐ liǎng shāng bēi.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bō shí yǔ tián wū, rì mù kōng kuāng guī.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qīn qī gèng xiāng qiào, wǒ xīn zhōng bù yí.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親戚更相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