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奉宸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是奉宸游”全詩
水殿戲龍舟。
玉簫吹斷催仙馭,一去隔千秋。
游人重到曲江頭。
事往涕難收。
空馀御幄傳觴處,依舊水東流。
分類: 愛國
《平調發引》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平調發引》是一首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林春晚,曾是奉宸游。
水殿戲龍舟。
玉簫吹斷催仙馭,一去隔千秋。
游人重到曲江頭。
事往涕難收。
空馀御幄傳觴處,依舊水東流。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春天的夜晚,在上林中舉行的晚會上,作者回憶起過去曾經陪伴皇室成員游玩的美好時光。水殿上進行著龍舟競渡的游戲。當時玉簫奏樂聲斷,宛如在催促仙馬前行,而這段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千秋。現在,游客們再次來到曲江頭,但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重現,只能在記憶中流下悲傷的淚水。御幄上空空余下來,只能傳遞著酒杯,而東流的水卻依舊不變。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通過描述春晚的景象以及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水殿上的龍舟競渡是一個象征,代表著過去的繁華和歡樂,而現在已經成為了回憶。玉簫聲斷也象征著美好時光的終結。詩人通過描繪游客再次來到曲江頭,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但又感嘆時間無情,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最后兩句詩中的御幄和水東流,表達了帝王權勢的消逝和時光的不可逆轉。整首詩詞以簡練、凝練的語言,將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眷戀和對光陰流逝的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
“曾是奉宸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diào fā yǐn
平調發引
shàng lín chūn wǎn, céng shì fèng chén yóu.
上林春晚,曾是奉宸游。
shuǐ diàn xì lóng zhōu.
水殿戲龍舟。
yù xiāo chuī duàn cuī xiān yù, yī qù gé qiān qiū.
玉簫吹斷催仙馭,一去隔千秋。
yóu rén zhòng dào qǔ jiāng tóu.
游人重到曲江頭。
shì wǎng tì nán shōu.
事往涕難收。
kōng yú yù wò chuán shāng chù, yī jiù shuǐ dōng liú.
空馀御幄傳觴處,依舊水東流。
“曾是奉宸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