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在靈絲暗相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巧在靈絲暗相許”全詩
河漢涵秋靜無暑。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開,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
彩樓人送目,今夕無變,巧在靈絲暗相許。
爽氣御西風,眾樂難尋,乘槎看、鵲橋初度。
過幾刻良時、早已分飛,向月下何辭,十分芳醑。
作者簡介(黃裳)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洞仙歌(七夕)》黃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仙歌(七夕)》是宋代詩人黃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七夕)
世間言笑,天上誰歡聚。
河漢涵秋靜無暑。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開,
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
彩樓人送目,今夕無變,巧在靈絲暗相許。
爽氣御西風,眾樂難尋,
乘槎看、鵲橋初度。
過幾刻良時、早已分飛,
向月下何辭,十分芳醑。
中文譯文:
在世間的言笑聲中,天上的誰在歡聚?
河漢之間秋意融涵,寧靜無暑。
遙望丹霄高遠,云幕突然敞開,
因緣相會雖然遙遠,卻喚起千絲萬縷的時光情愫。
彩樓上的人注視著,今夜沒有變化,靈巧地在暗中相許。
清爽的氣息御著西風,眾樂難尋,
乘坐船只眺望,鵲橋初度。
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早已飛逝,
向著月光下說什么,無比美好。
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七夕)》是一首描繪七夕節(中國傳統情人節)的詩詞。詩人通過對七夕夜晚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人間與天上的對比,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織。
詩中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神秘的場景,天空中的河漢寧靜無暑,丹霄高遠,云幕緩緩敞開,給人以壯麗的感覺。彩樓上的人們注視著這美景,今夜沒有變化,暗中互相默許,展現了七夕節的浪漫和神秘之處。
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丹霄杳杳”、“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等,使詩意更加深遠。詩中還融入了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美好時刻的珍惜,以及對愛情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詩詞以婉約、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七夕節的浪漫氛圍,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傳遞了詩人對愛情和美好時光的向往和追求。它既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又抒發了人間情感的深沉與真摯,使讀者在閱讀中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七夕節的美好與意義。
“巧在靈絲暗相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qī xī
洞仙歌(七夕)
shì jiān yán xiào, tiān shàng shuí huān jù.
世間言笑,天上誰歡聚。
hé hàn hán qiū jìng wú shǔ.
河漢涵秋靜無暑。
wàng dān xiāo yǎo yǎo, yún wò é kāi, yuán huì yuǎn, kōng yǐn shí qíng wàn lǚ.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開,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
cǎi lóu rén sòng mù, jīn xī wú biàn, qiǎo zài líng sī àn xiāng xǔ.
彩樓人送目,今夕無變,巧在靈絲暗相許。
shuǎng qì yù xī fēng, zhòng lè nán xún, chéng chá kàn què qiáo chū dù.
爽氣御西風,眾樂難尋,乘槎看、鵲橋初度。
guò jǐ kè liáng shí zǎo yǐ fēn fēi, xiàng yuè xià hé cí, shí fēn fāng xǔ.
過幾刻良時、早已分飛,向月下何辭,十分芳醑。
“巧在靈絲暗相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