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柱千年嘗有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柱千年嘗有鶴”全詩
畫柱千年嘗有鶴,垂楊三月未聞鶯。
行樂過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聲。
邀客上樓雙榼酒,艤舟清夜兩街燈。
直上月亭亭。
作者簡介(仲殊)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定風波(三·淥水橋)》仲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定風波(三·淥水橋)》是宋代詩人仲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徐好,橋下淥波平。
畫柱千年嘗有鶴,垂楊三月未聞鶯。
行樂過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聲。
邀客上樓雙榼酒,艤舟清夜兩街燈。
直上月亭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平和的景象,以及一種對過去輝煌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享樂態度。詩人通過淥水橋的景色和場景,表達了對南徐地區的贊美和向往,描述了橋下平靜的水波。詩中也提到了畫柱,即繪有千年歷史的柱子,曾經有鶴在上面停留,但三月時分卻未曾聽到鶯的歌聲,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詩人還描述了在清明節期間的歡樂行樂,南北岸上花市的繁忙和管弦樂聲。詩人邀請客人登上樓閣,享用雙榼酒,夜晚坐船穿行,兩岸的街燈照亮水面。最后,詩人直上月亭,月亮高懸,清麗明亮。
賞析:
這首詩以淥水橋為背景,通過景色和場景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和諧寧靜的畫面。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南徐地區的喜愛和向往。同時,詩人以歷史的視角,描繪了橋邊畫柱上曾經有鶴停留的景象,以及現在鶯的歌聲不再的情景,表達了時光流轉和事物變遷的哀嘆之情。詩人還通過描繪清明節時的歡樂行樂和花市的繁忙,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愉悅和享受。最后,詩人登上月亭,直面高懸的明亮月亮,給人一種超脫塵俗的感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不同場景和情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現實生活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南徐地區的喜愛、對歷史的回憶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詩詞以其優美的語言和意境,展現了宋代詩人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熱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畫柱千年嘗有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ng fēng bō sān lù shuǐ qiáo
定風波(三·淥水橋)
nán xú hǎo, qiáo xià lù bō píng.
南徐好,橋下淥波平。
huà zhù qiān nián cháng yǒu hè, chuí yáng sān yuè wèi wén yīng.
畫柱千年嘗有鶴,垂楊三月未聞鶯。
xíng lè guò qīng míng.
行樂過清明。
nán běi àn, huā shì guǎn xián shēng.
南北岸,花市管弦聲。
yāo kè shàng lóu shuāng kē jiǔ, yǐ zhōu qīng yè liǎng jiē dēng.
邀客上樓雙榼酒,艤舟清夜兩街燈。
zhí shàng yuè tíng tíng.
直上月亭亭。
“畫柱千年嘗有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