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玉為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漫道玉為堂”全詩
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苦匆匆。
琵琶曲未終。
回頭腸斷處。
卻更廉纖雨。
漫道玉為堂。
玉堂今夜長。
作者簡介(孫洙)
孫洙(1031-1079),字巨源,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北宋時期官吏、詞人,曾經進策50篇評論時政,被韓琦稱贊為“今之賈誼”。他博學多才,詞作文風典雅,有西漢之風。皇祐元年(1049)進士,授秀州法曹。遷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兼史館檢討、同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出知海州,元豐中官至翰林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孫賢良集》,已佚。《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菩薩蠻》孫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是宋代詩人孫洙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別離和離情的深深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樓頭上有三冬鼓。
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苦匆匆。
琵琶曲未終。
回頭腸斷處。
卻更廉纖雨。
漫道玉為堂。
玉堂今夜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寫場景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別離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首句"樓頭上有三冬鼓",描繪了樓上有三個鼓聲,可能是告別的信號,象征著離別的來臨。
接下來的兩句"何須抵死催人去。上馬苦匆匆。琵琶曲未終。"表達了詩人舍不得離去,但又被迫離去的無奈之情。詩人感嘆,為何要用死亡的威脅來催促別人離去,自己上馬匆忙,連琵琶曲都未能演奏完整,意味著離別來得太匆忙。
接著的兩句"回頭腸斷處。卻更廉纖雨。"表達了詩人離別后的思念之情。詩人回頭望去,感到內心如同腸斷,而此時天上下起了細雨,更加凄涼寂寞。
最后兩句"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以修辭手法將離別的情景與內心的感受相結合。"漫道玉為堂"意味著離別之后的道路漫長而艱難,而"玉堂今夜長"則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夜晚的漫長,強調了離別之后的孤獨和思念。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離別的場景和細膩的情感表達,抒發了詩人對別離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它將離別時的種種情緒和細節生動地展現出來,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觸動。
“漫道玉為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lóu tóu shàng yǒu sān dōng gǔ.
樓頭上有三冬鼓。
hé xū dǐ sǐ cuī rén qù.
何須抵死催人去。
shàng mǎ kǔ cōng cōng.
上馬苦匆匆。
pí pá qū wèi zhōng.
琵琶曲未終。
huí tóu cháng duàn chù.
回頭腸斷處。
què gèng lián xiān yǔ.
卻更廉纖雨。
màn dào yù wèi táng.
漫道玉為堂。
yù táng jīn yè zhǎng.
玉堂今夜長。
“漫道玉為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