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啄江南南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飲啄江南南岸”全詩
歸雁。
飲啄江南南岸。
將飛卻下盤桓。
塞北春來苦寒。
苦寒、苦寒、寒苦。
藻荇欲生且住。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調嘯詞(二之二)》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調嘯詞(二之二)》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作的一篇詩詞,主題是描寫歸雁在江南南岸停駐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中文譯文:
歸雁,歸來江南南岸飲啄。
將要飛行,卻停留在盤桓。
北方的春天來了,卻依舊寒冷。
寒冷,寒冷,極為寒冷。
水中的植物開始生長,但卻又停留不前。
詩意:
《調嘯詞(二之二)》是一首典型的宋詞,通過描繪歸雁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歸雁是遷徙的鳥類,也是春天的信使,它們的遷徙象征著季節的更替和生命的輪回。詩人通過歸雁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界變化的感慨和對歲月流轉的思考。同時,詩人也通過歸雁停留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世事無常的感悟。
賞析:
《調嘯詞(二之二)》以歸雁為主題,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詩中,作者通過對歸雁的描繪,表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不可控性,同時也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歸雁的遷徙不僅象征著季節的更替,也象征著生命的輪回和不斷變化的人生境遇。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手法,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然界的敬畏。
此外,詩人還通過對歸雁停留的描繪,表現了一種無奈和遲疑的情感,這種情感既可以理解為對北方寒冷的畏懼,也可以理解為對未來的擔憂和猶豫。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豐富而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的優秀詩詞。
“飲啄江南南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xiào cí èr zhī èr
調嘯詞(二之二)
guī yàn.
歸雁。
guī yàn.
歸雁。
yǐn zhuó jiāng nán nán àn.
飲啄江南南岸。
jiāng fēi què xià pán huán.
將飛卻下盤桓。
sài běi chūn lái kǔ hán.
塞北春來苦寒。
kǔ hán kǔ hán hán kǔ.
苦寒、苦寒、寒苦。
zǎo xìng yù shēng qiě zhù.
藻荇欲生且住。
“飲啄江南南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