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紀冬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夏王紀冬令”全詩
婉孌晉陽京,踟躕野人室。
南軒草間去,后乘林中出。
靄靄長路暖,遲遲狹路歸。
蜉蝣時蔽月,枳棘復傷衣。
城上東風起,河邊早雁飛。
夏王紀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陰留故雪。
幸逢耆耋話,馀待親鄰別。
總轡出叢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蕩漭,伏戰亦睢盱。
未獲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鞏城東莊道中作》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鞏城東莊道中作,
北陵散寒鳥,西山照初日。
婉孌晉陽京,踟躕野人室。
南軒草間去,后乘林中出。
靄靄長路暖,遲遲狹路歸。
蜉蝣時蔽月,枳棘復傷衣。
城上東風起,河邊早雁飛。
夏王紀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陰留故雪。
幸逢耆耋話,馀待親鄰別。
總轡出叢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蕩漭,伏戰亦睢盱。
未獲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詩詞的中文譯文:
站在鞏城東莊的道路上作詩,
北陵上的寒鳥四散飛,西山上陽光初照。
美麗的晉陽京城,讓我猶豫不決,不知如何前進。
步履蹉跎的野人的房子。
向南軒走去,草地間離開,再次進入林中。
道路漸漸暖和起來,狹窄的路途拖延歸程。
蜉蝣阻擋了月光,枳棘又刺破了衣衫。
城上東風起,河邊早有雁飛過。
按夏王的紀元,現在是冬令,按殷人的習慣,正是正月。
越過涯口有了新的云彩,山陰下留著昔日的雪。
幸運地遇到年邁的人傾談,等待著與親朋好友分別。
撥動馬韁,從叢薄的草叢中走出,卸下馬鞍登上峻峭的山坡。
春天的泉源已經豐富,伏擊與戰爭也變得警惕。
然而我還沒有找到遵循的平坦道路,只能說言辭信實欠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詩人內心情感為主線,展現了自然與人心的交融。詩人用簡潔而深刻的描寫,營造出了冬季的寒冷和初春的溫暖對比。北陵的散寒鳥和西山的初日照射,形象地描述了季節的變遷。詩人在晉陽京的美麗城市中徘徊,象征著他對未來的無奈和徘徊,而后又徜徉在自然間的草地和林中,表達了他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漸出路的心境。詩中通過描寫蜉蝣阻擋月光、枳棘傷衣等細節,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隱含了生活中困難和阻礙。詩的結尾,以描寫東風起、雁飛的情景,再次呼應了季節的變遷,也昭示了希望與期待的到來。整首詩以簡練而意味深長的詞句抒發了詩人對現實和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他追尋真理和自我認知的探索之旅。
“夏王紀冬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ǒng chéng dōng zhuāng dào zhōng zuò
鞏城東莊道中作
běi líng sàn hán niǎo, xī shān zhào chū rì.
北陵散寒鳥,西山照初日。
wǎn luán jìn yáng jīng, chí chú yě rén shì.
婉孌晉陽京,踟躕野人室。
nán xuān cǎo jiān qù, hòu chéng lín zhōng chū.
南軒草間去,后乘林中出。
ǎi ǎi cháng lù nuǎn, chí chí xiá lù guī.
靄靄長路暖,遲遲狹路歸。
fú yóu shí bì yuè, zhǐ jí fù shāng yī.
蜉蝣時蔽月,枳棘復傷衣。
chéng shàng dōng fēng qǐ, hé biān zǎo yàn fēi.
城上東風起,河邊早雁飛。
xià wáng jì dōng lìng, yīn rén nǎi zhēng yuè.
夏王紀冬令,殷人乃正月。
yá kǒu dù xīn yún, shān yīn liú gù xuě.
涯口度新云,山陰留故雪。
xìng féng qí dié huà, yú dài qīn lín bié.
幸逢耆耋話,馀待親鄰別。
zǒng pèi chū cóng báo, xiē ān dēng jùn yú.
總轡出叢薄,歇鞍登峻隅。
chūn yuán jì dàng mǎng, fú zhàn yì suī xū.
春源既蕩漭,伏戰亦睢盱。
wèi huò zūn píng dào, tú yán xìn báo fū.
未獲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夏王紀冬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