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得紅梅同宴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邀得紅梅同宴樂”全詩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
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
歸船且傍花陰泊。
分類: 鵲踏枝
作者簡介(仲殊)
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鵲踏枝》仲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鵲踏枝》是宋代仲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斜日平山寒已薄。
夕陽斜照,山間的寒意漸漸減弱。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雪花已經飄過松樹的梢頭,但仍有些殘留的花瓣飄落下來。
晚色際天天似幕。
黃昏時分,天空的顏色宛如一幅幕布。
一尊先與東風約。
我先與東風一起約好了。
邀得紅梅同宴樂。
邀請紅梅一同共享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酒杯上泛起了春光,春天充滿了嬌嫩的花瓣。
客意為伊渾忘卻。
我的客人身心都沉浸在這美景之中,忘卻了一切。
歸船且傍花陰泊。
我們的船只就停靠在花草的陰涼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山野春景為主題,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感。
首句“斜日平山寒已薄”,描繪了夕陽的傾斜照射和山間的寒氣漸漸消退,預示著春天的臨近。接著描述了雪花飄落的景象,雖然雪已經過去,但仍有殘留的花瓣飄落,展現了時序交替的美妙。
接下來的兩句“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通過景色的描繪,表達了黃昏時分天空顏色的變化和作者與東風的約定。晚霞的余輝使天空如同一幅幕布,預示了宴會的開始。
接下來的兩句“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描述了作者邀請紅梅一同共享宴樂的情景。酒杯中的春光融化了冬天的寒冷,花瓣嬌嫩,象征著春天的來臨。
最后兩句“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表達了作者和客人們完全沉浸在美景之中,忘卻了一切煩惱。他們的船只停靠在花草的陰涼處,進一步強調了與自然的親近和融合。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自然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對美的追求以及與自然的融合之感。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描繪和對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的追求。
“邀得紅梅同宴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tà zhī
鵲踏枝
xié rì píng shān hán yǐ báo.
斜日平山寒已薄。
xuě guò sōng shāo, yóu yǒu cán yīng luò.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wǎn sè jì tiān tiān shì mù.
晚色際天天似幕。
yī zūn xiān yǔ dōng fēng yuē.
一尊先與東風約。
yāo dé hóng méi tóng yàn lè.
邀得紅梅同宴樂。
jiǔ miàn róng chūn, chūn mǎn xiān xiān è.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kè yì wèi yī hún wàng què.
客意為伊渾忘卻。
guī chuán qiě bàng huā yīn pō.
歸船且傍花陰泊。
“邀得紅梅同宴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