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使君留客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珍重使君留客意”全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
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作者簡介(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南鄉子·落日照樓船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離別的小令,分上下兩闋,共四句。每句都有一個直指或暗示時間的詞,建立了這首詞時間流動的架構:黃昏——前夜——后夜——清晨,在這段時間內,空間相應變換,景物和人物感情相應變換等,濃濃的離情別緒經過逐步變換,最后化為一片清澄,為這首小令的特色。
首句寫景,觀景的眼界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以“落日”起筆,既點明黃昏的時間,又烘托氣氛,重點落在“樓船”,點出別離主題。后句緊接前句,“澄江”照應“船”,“穩過”照應“樓”,“一片天”照應“落日”,過渡和呼應極為妥貼、平穩。“一片天”既可是落日之實在背景,又可是江天,落日映照水中,波光粼粼,則上下相映,已成一體。“穩過”的“穩”建立了“樓船”和“江天”的關系,也流露了作者對待離別的情緒基調,則由“落日”和“江天”所構成的一片美景不會因人物的情緒波動而破壞。
次句由景及情,點出別離的主角——使君和客。在兩方的情意之間,重點在使君的“留”,“依然”使時間向過去延伸,則又交織入使君和客許多言辭之外的因緣,也就是“留意”之所以值得“珍重”。所留之意雖依然,但已不得不別,“一川”即前句的“澄江一片天”,而“別”接應“穩過”,空間距離已悄悄推開,時間也悄悄轉換,“落日”轉成了“風月”,時間已由黃昏過渡到前夜。
轉入下闋,著眼點由使君轉為客。上闋的“留意”經“別”的過渡轉為“離緒”,留別至別離,視角已轉。以夜半的子時劃界,夜可分前后,則“風月”當“前夜”,“永夜清霜”當后夜,景象已判然不同。“危弦”點“樓”,“幕氈”點“船”,都照應上闋,用字仍不虛設。時移情移,空間亦暗移。
永夜是夜到深處,深處即轉,即所謂黎明前的黑暗。末句立即開朗,先用“明日”點出“清晨”,后用“晴空”點出時間正在向正午進發。“明日回頭江樹遠”是空間的進一步推移,“回頭”是客的心理動作,是“離緒”的發展,但“江樹遠”已顯出一片明朗和生機。“懷賢”點出使君和客的友誼基礎為共同的志意相投,也在不自覺中流露出詞作者作為憂國憂民大哲學家的身份。結句將人的視線上引于晴空,既照應首句的落日,又將感情向大境界升華。“雁字連”,是在一片清澄中顯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飛,又將北歸,人之離別,正處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環之中。
上、下闋所描寫的時間是從黃昏到清晨,但這一小段時空變換是一段更大時空變換的轉折點,使君和客的相會由種種因素所造成,使君和客的相別也由種種因素所造成,一別以后即屬不可知,也許永遠不能再相會,這就使詞作所描述的小段時空變換有了特殊的意義。詞作中時空雖步步變換,但上闋點出“留”,下闋點出“連”,已自然接續成“留連”二字,則人物的感情非“別”所能致。整首小令雖描寫黃昏到清晨,但由“明日”一詞可知下闋所寫全屬設想情景,而全詞的時間中心點只是“風月從今別一川”的“今”,使君和客二人的感情通過“今”而相合,則一剎那已凝住永恒。
“珍重使君留客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南鄉子
luò rì zhào lóu chuán, wěn guò chéng jiāng yī piàn tiān.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
zhēn zhòng shǐ jūn liú kè yì, yī rán, fēng yuè cóng jīn bié yī chuān.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
lí xù qiāo wēi xián, yǒng yè qīng shuāng tòu mù zhān.
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míng rì huí tóu jiāng shù yuǎn, huái xián, mù duàn qíng kōng yàn zì lián.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珍重使君留客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