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時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履霜時節”全詩
寒梢掛著瑤臺月。
瑤臺月。
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鳴咽。
行人立馬空愁絕。
空愁絕。
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分類: 憶秦娥
作者簡介(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憶秦娥》朱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憶起秦娥,梅花盛開。寒冷的枝梢掛著美麗的明月。明月,與熱湯一起品嘗的瑣事,在寒霜的季節。野橋上流水悠悠地響起。行人停馬,心靈空虛而憂愁。空虛而憂愁,停下來是為了誰,攀折梅花是為了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憶起秦娥的方式來描繪了梅花盛開的景象。梅花象征著堅韌和純潔,能在寒冷的冬天中生長和開放。寒梢上的瑤臺月增添了詩詞中的浪漫色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美景和寒冷季節的感慨。野橋上的流水聲和行人的停馬形成了對比,強調了行人內心的空虛和憂愁。詩人的問句“為誰凝佇,為誰攀折”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追問。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人們內心的情感,傳達出與世界和自我對話的思索與哲理。
“履霜時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qín é
憶秦娥
méi huā fā.
梅花發。
hán shāo guà zhe yáo tái yuè.
寒梢掛著瑤臺月。
yáo tái yuè.
瑤臺月。
hé gēng xīn shì, lǚ shuāng shí jié.
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yě qiáo liú shuǐ shēng míng yàn.
野橋流水聲鳴咽。
xíng rén lì mǎ kōng chóu jué.
行人立馬空愁絕。
kōng chóu jué.
空愁絕。
wèi shuí níng zhù, wèi shuí pān zhé.
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履霜時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